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龙昌勇:“脱贫先锋”热心村级公益事 带领村民奔小康
2018-03-30 15:40 云上恩施

龙昌勇,宣恩县珠山镇宝塔村七组村民。曾是返乡农民工,曾是建档贫困户,抱团创业办茶厂,解决村民卖茶难。一人致富不算富,带领村民奔小康。

3月6日,见到宣恩县珠山镇宝塔村7组组长龙昌勇时,他正在和13名工友抢修村内一处垮方堡坎,这是他承包的造价10余万精准扶贫“连户路”、灾后重建等小微工程,“尖刀班”干部都放心让他干,工人都是他请的左邻右舍有劳动能力的50多岁留守贫困老人,每天能让他们挣100元。

说起龙昌勇所做的公益事,村民们如数家珍。早些年龙昌勇在村里当队长时,村里修路,他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调节矛盾纠纷,花了3年多时间修通了进村主干路,他组织老百姓重新整修水池,加强水费管理,村民吃水问题得以解决。照顾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帮没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修电灯、安装水表管网、搬运肥料,抢修道路,他都随喊随到。在茶叶技术指导上,他还上门服务,免费帮村民拖运生产物资。

今年52岁的龙昌勇,2014年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如今已成了当地有名的致富能手,连续7年被省农业厅评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科技示范户”。他手把手指导村里多名智障残疾人发展茶叶,还是宝塔村生态公益林护林员,定期巡山守卫绿水青山。

五年前,为了照顾中风的母亲,在外务工的龙昌勇选择了回家务农。当时,家庭收入低、开销大,母亲一年医药费就需上万元,后来妻子意外受伤,右手腕截肢成了残疾人,大儿子考上大学,小儿子初中在读,经济负担重,家境一天不如一天,陷入贫困。

在外人眼里,那段时光,他生活困苦。但是,生性倔强的龙昌勇,暗下决心改变现状,他认为,一个人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当时,一名镇里的干部鼓励龙昌勇发展茶叶。他告诉龙昌勇,宝塔山在过去很有名,叫“珠峰晓翠”。凡是名山,大多出名茶。龙昌勇想搏一把,于是承包了4亩水田,又开荒2亩全部改种茶园,还租了本村闲置荒芜的10亩土地用来种植茶苗。

2015年,珠山镇农技服务中心推荐龙昌勇到万寨乡伍家台贡茶基地参加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观摩会,从而学到了茶叶管理和茶叶加工技术。当时,他的茶园已进入丰产期,但茶叶没打开销路,只能卖给穿乡的小贩子,价格低还不稳定,若遇到连续下雨天,茶叶就会烂在家里,卖茶难困住了龙昌勇和其他200多户茶农。

怎样破解卖茶难?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将产业做大做强,在市场才有话语权。镇村干部见他干劲十足,又鼓励他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2016年4月,龙昌勇到县劳动就业局参加了精准扶贫创业培训班,之后就同村里另外2名种植大户,合伙创办了“宣恩凌云茶厂”,同时动员吸纳周边50多户贫困户,成立了宣恩凌云茶叶专业合作社。

“当时,我们自筹110万元,精准扶贫政策也大力扶持茶业小微企业,奖补了15万元,县农业局对标准化茶叶加工设备也补贴了2万元。”创业最初的艰辛,龙昌勇记忆犹新。行胜于言。2016年6月立刻动工,“三通一平”。2017年8月,占地1200平方米的茶厂便应运而生。

“我们主要加工绿茶、毛尖、炒青等产品,每天加工鲜叶1万斤左右。”虽然投产才半年多,龙昌勇已经初步掌握了核心数据,干劲十足,他也正在积极打开市场销路,与湖南等地知名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供销关系。

合作社建起来了,彻底解决了200户茶农“卖茶难”的问题,还为许多贫困户在茶厂提供了就业岗位。6组村民陈志红,有2个女儿在读,还有一名80多岁的老人需要赡养。“自从加入了凌云茶叶专业合作社,卖茶根本不愁销路。”他笑着说。截至今年2月底,凌云茶厂社员增加到近60户。

“我平时主要负责打扫厂房卫生,从车上下煤,干些体力活儿,每月能拿到2000元劳务报酬。”说话的人叫李杰,有轻微的痴呆傻,是低保贫困户,这些年政府为他修建了新房,凌云茶厂又为他解决了就业问题。

“为了准备2018年春茶收购,我们正准备购置一台生产名优茶叶的机器。注册自己的品牌商标需要钱,但是不愁,路要一步步地走。”2017年,龙昌勇的创业模式被推荐参选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典型案例汇编,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县级示范社。2017年,龙昌勇被县文明委授予了“出彩宣恩人”的荣誉称号。

说起2018年的打算,龙昌勇信心满怀,“现在春茶即将采摘,我准备到晓关乡桐子营村维民茶厂学习最新高档绿色有机富硒茶叶生产加工技术,并聘请2名制茶师傅,把茶厂做大做强!”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