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虽然遭遇洪灾,但种植的4亩川乌仍喜获丰收,亩产可达到2000公斤。”8月28日,巴东县金果坪乡泗井水村药材种植户郑建东笑呵呵地说。当天,郑建东组织十多名雇工忙着收获成熟的川乌。
在实施产业扶贫中,金果坪乡充分发挥中药材的特色优势,瞄准高海拔地区名贵中药材适宜生长的地理环境,以订单农业为抓手,采取“龙头企业+中药 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在高海拔的五龙溪、泗井水、鄢家墩等7个村因地制宜,引导农户采取转让、租赁、调换、代耕代种等形式,充分利用撂荒地、坡地、荒山,规模种植川乌、玄参、天麻、杜仲、冬花、黄姜、白术、金银花等中药材品种。
随着该乡不断推进“一村一品”专业化种植模式,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连多村、多村成基地的万亩药材产业带初具雏形,为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实现产业脱贫找到了可靠的发展引擎。
来源:长江巴东网 特约记者 陈祥楚 通讯员 郑建敏
(责任编辑 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