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先后两次深入恩施市龙凤镇调研,带来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山区各族群众的深切关怀。“着力在创新综合扶贫改革体制方面破题,形成可资推广的经验。”这是一份重托,也是一种压力。
如何把总理的重要指示变成民族地区、贫困山区的生动实践?
2013年,州委书记王海涛履新伊始,明确要求恩施市“切实做好龙凤新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当好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
沐浴着民族政策的阳光雨露,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州委、州政府先行先试。
恩施市龙凤镇率先实施“大病救助工程”,率先实施“扶贫助学工程”,率先走出金融扶贫的新路子,率先创新“旅游+扶贫”模式,率先探索生态补偿脱贫机制,并在全州推广,带领全州各族群众形成同频共振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巨大合力和强大气场。
“五个率先”促共创——先行试点新作为
精心办好龙凤试点引领精准扶贫,以精准扶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今天的龙凤试点,让人耳目一新。
州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武宏这些年一直用影像记录着龙凤试点的变迁。一张张对比照片,见证了贫困落后山区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脱贫奔小康之路。
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先后5次、国家部委领导先后53次、省级领导先后197次亲临恩施,视察指导试点建设。恩施州各级领导更是把试点刻在心上,拿在手上,以上率下,亲自推动。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把龙凤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作为推进改革的“舞台”,在全省率先“挂图作战”,率先制定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考核办法。
成立精准扶贫指挥部,全州2894名干部常驻贫困村,5万余名党员干部参与贫困群众结对帮扶。
以综合扶贫为抓手,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互联网小镇建设为载体,进一步担当试点使命,推进转型升级,为连片贫困地区综合扶贫探索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
推动要素向农村集聚,引导社会资本“进山入林”。17个国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入驻龙凤试点,11家本地企业逐渐发展壮大,236家小微企业入驻阿里巴巴电商平台。
农产品加工园、现代商贸物流园、白酒工业园等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引导农民“洗脑进城”、“洗脚上楼”,逐步实现人的城镇化。
8月底,记者来到龙凤镇吉心村的葡萄园,村民梅琳正在园内采摘,她告诉记者今年虽然受了灾,但后期管理跟上了,依然是个丰收年。
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村一品,通过企业搭台,农民土地参股,汇集各项资金,建立新型专业合作组织,村民的收益实实在在看得见。
短短三年,试点改革激活了山乡的一池静水。贫困人口由24822人减少到6569人,73.5%的农村贫困人口告别贫困,率先“出列”的目标任务指日可待。
“五个率先”促共荣——创新绘就新图景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今天的龙凤试点,是一幅优美的生态山水画,是一首产业引领、创新引领民族地区脱贫奔小康的进行曲。
补上金融这一课,边学边试,敢学敢试。创新投融资机制,统筹19个项目资金4.06亿元,用于试点扶贫搬迁、移民建镇、产业发展及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
建立“两社两司一卡一库一平台”金融机制,采用政府配股引导金融资本进农村,成立龙凤扶贫互助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库和远程流动金融仓储。截至目前,共为企业、合作社、农户办理拆借业务34笔8413万元,办理银行贷款23笔6713万元。
龙凤麒麟禽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因为缺乏资金,葡萄、猕猴桃品种的改良和基地站场建设进度受阻。2015年2月和8月,合作社向恩施市龙凤镇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分别拆借资金30万元、100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
跟龙凤麒麟禽类合作社一样,恩施市开心休闲农业专业合作社从联合社拆借资金500万元,厂房扩建项目得以顺利实施。清晨,站在龙马保扎片农综开发示范区观景台,龙马保扎片诗画田园般的美丽画卷尽收眼底。
“平时,蔬菜长在田里就是一道风景,等到收获时就成了商品。既能为游客提供体验休闲农业的去处,也可以解决当地村民的就业。”恩施市润华专业合作社社员向春华道出了蔬菜基地的“功用”。
把风景变成产业、将资源转化成优势,着力农业景区化建设,把特色产业与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和地方实际融为一体,乡村休闲旅游扶贫在试点“开了花”。
州委、州政府的决策在龙凤试点开花结果。优选村医村教进村级班子,目前已选配23名村医村教进入村级班子,当好民情信息员、服务代办员、政策宣传员、发展参谋员、纠纷调解员。
全面推行律师进村法律便民,建立“四个一”法律顾问制度,聘请9名律师组建律师顾问团进村“会诊”,化解基层纠纷,推行网上政务服务,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五个率先”促共享——群众有了幸福感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今天的龙凤试点,幸福满满,诗意盎然。
“龙凤试点”是脱贫攻坚的试验田,更是恩施绿色发展、跨越发展的先导。
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规划先行、农民自愿的原则,有序开展扶贫搬迁。一系列含金量高、含情量重的政策鼎力支持。截至目前,已启动扶贫搬迁3800户,完成2363户。
“原来住的地方,交通吃水都困难,娃娃上学要走好几公里山路,现在住在小区里,什么都方便,盖房子还可以享受国家补助政策。”双堰塘中心社区刚入住新房的村民喻世兵说。
吉心村村民李道权说,早些年为争水抢水,不晓得吃了多少苦,现在不仅人有水吃,连牲畜、农田也不用为缺水而发愁了!
不让一个群众因病返贫。2013年8月,龙凤镇实行精准扶贫大病医疗救助项目,对患重大疾病、家庭生活困难的对象,建立从“参保”到“救助”的完善体系。
“因做脊柱侧凸手术,医药费高达20万元,合作医疗补偿7.8万元,大病保险补偿4万元,龙凤镇精准扶贫大病医疗政策又为其补助了4.98万元。”三河村的尹俊言语中满是感激。
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建立“大校带小校”城乡学校共同体机制,依托同步课堂,城区11所中小学与龙凤镇2所初中、10所小学实行“三大带三小”。
今年5月23日至25日,在青岛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上,恩施市代表湖北省,6所学校同步课堂分别进入大会直播。
搭建“互联网+”平台,全镇19个村(社区)实现有线电视、宽带全覆盖,集镇实现“4G”网络全覆盖。
8月的龙马风情小镇雏形已现,年底可建成为集休闲度假、田园观光、户外拓展等功能于一体,连接大峡谷、梭布垭等大景区的旅游集散地,为产城融合撬动旅游扶贫提供示范。
围绕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对14个集中连片区域进行“六个一”改造,实施通道绿化52公里,完成特色民居改造1502户,大批农民住进宜居新家园。村庄亮了、美了!
决不让一个民族一个群众在同步小康进程中掉队,让更多的各族群众收获到改革的红利,有更多的获得感,“五个率先”是一种探索,更是与全省同步全面实现小康的生动实践。
链接:“五个坚持”,开启创建新征程 ——恩施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系列报道(点击标题查看系列报道①)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李康乐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