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我在邓家沟!”这个恩施人为啥总说这句话?
2017-12-05 08:19 云上恩施

“我在邓家沟!”

——这是吴胜富在电话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吴胜富今年54岁,恩施州电视台工会副主席。今年2月,他与另外3名同志一起被单位派驻到咸丰县唐崖镇邓家沟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1

壮“家业”,用心帮民富

邓家沟村地处咸丰县唐崖镇西北方,距离县城44公里。驻村报到那天,吴胜富带领3名队员从恩施出发,颠簸了近三个小时才到村委会。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邓家沟村的贫困现状仍超乎吴胜富的预期:地处偏远,交通落后,饮水困难,无主导产业……全村共10个村民小组758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5户490人,截止2016年底未脱贫的贫困户仍有89户300人。

如何让邓家沟村脱贫致富,让贫困户过上富裕的生活?进村第一天,住宿在村委会的吴胜富下定决心:在三年驻村时间内,一定要让邓家沟村摆脱贫困!

进村后,吴胜富把邓家沟村当家,和工作队员一起迎着朝阳深入田间地头,踏着月光赶往农家院落,如实摸排邓家沟村的“家底”,与群众促膝谈心,理思路、找出路、谋发展……

邓家沟村生态环境优美却地处偏远,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有优势也有劣势。没有产业的支撑,脱贫致富就是无源之水。

在摸清村民贫困情况后,吴胜富和村干部商量后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按照“一户一策”的方式,组织村民组建合作社,确立了全村以茶叶、土鸡、山羊、生猪、花生为主导产业的产业脱贫路径。

“产业发展起来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销售、管理,解决了村民的销路之忧,可以带领村民走上产业发展致富之路。”吴胜富说。

2

优“家境”,用力解民忧

“以前吃水不方便,挑一担水要半个小时,现在自来水管安装到家里,干净又卫生。”邓家沟村村民陈爱民拧开自家刚装的水龙头,清泉随即喷涌而出。

而在吴胜富和驻村队员进村前,邓家沟村村民饮水基本靠吃屋檐水生活,存在饮水安全隐患。

“这几天,工人们正在加紧安装村里最后两台减压池,安装完成后,邓家沟村700多位村民用水难问题将得到彻底解决。”吴胜富高兴地说,进村后,通过积极协调联系县、镇水利部门争取项目,促使总投资近183万元的饮水工程顺利在邓家沟启动并建设完成。

同时,吴胜富和队员们多次深入走访,了解到该村十组、四组村民及村委会办公用电经常出现电压很不稳定的状况,吴胜富多次与国网咸丰县供电公司协调沟通,并为该村争取了一台变压器。目前,该村变压器已经安装完成并投入使用,村民用电难题得到彻底解决。

此外,通过协调和争取项目,今年邓家沟村还启动修建、改扩建了7条村组产业公路,其中新修2条、改扩建5条,总投资超过106万元。

“把贫困户当亲人,把群众脱贫当自家事。”这是吴胜富给队员提得最多的工作要求,而他自己,也早已深深融入到这片土地里。短短半年时间,他的一系列“绣花功夫”让邓家沟焕发出勃勃生机。

3

爱“家人”,用情解民忧

“吴书记对田飞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村民说到。“

田飞是邓家沟村十组村民,现就读于咸丰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高一年级。两岁时,父亲外出务工,母亲离家出走,一直跟随爷爷奶奶长大。

从小缺少父爱、成长丧失母爱,导致田飞的性格有些偏执。父亲田海权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除了勉强供养孩子吃穿和上学,他很少跟田飞交流,进入青春期后,田飞越来越孤僻,中考以四分之差落榜了咸丰县一中,他一度自暴自弃,甚至迷上了手机网络游戏。

“教育一个人,脱贫一家”。为了帮助田飞继续走完求学路,吴胜富和队员冉贞福、帮扶干部张军决定带孩子到外面开开眼界。

(带田飞参观恩施电视台演播厅)

7月21日,田飞人生中第一次出“远门”,在田飞的记忆中,十五年来他去得最远的地方就是进了一次咸丰县城。

感受汽车飞驰在平坦的恩黔高速公路上,田飞惊奇得说不出话来。恩施火车站、许家坪飞机场、州文化中心、州博物馆、恩施电视台演播厅……走出大山的田飞第一次看到了山那边的“全新世界”,目瞪口呆,兴奋不已。

(带田飞体验电台播音)

“我现在要好好读书,以后考个好大学,不再做穷人!”15岁的田飞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孩子回来后,主动要求帮爷爷放羊,拿着一本书就上山去了。”田海权高兴地对吴胜富说。从那以后,田飞象变了一个人似的,开始主动和家人交流了,立志要努力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摆脱贫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吴胜富深知:基础设施的改善虽然可以缓解邓家沟村的一时之困,但人的教育才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根本。

“对村民有感情,扶贫才会动真心。”春耕时节为帮扶户送肥料、帮助帮扶户维修电视机、第一时间赶到医院探望慰问突发疾病的帮扶户……吴胜富用心、用情、用力,沉下去,丈量扶贫深度,让扶贫工作有了温度。

以贫困村为家,把贫困户当亲人,用爱心和责任提升了扶贫帮困的温度与精度,吴胜富让贫困村看到了脱贫的希望,也唤醒了贫困户决战贫困的干劲和决心。

扶贫故事

丨这位军人退役后,把“战场”搬到了咸丰的一个村里……

丨一家四口“蜗居”20年,爱心汇聚助圆新居梦!

丨449人支持,333人转发,这些爱心人士让11岁男孩有了新家!

丨“要是没有你们,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来源:咸丰发布

(责任编辑:秦辰宇)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