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一统三治”激活力——恩施州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2017-11-24 09:10 云上恩施

“不断完善以党建为统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一统三治’基层治理模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11月15日,州委副书记、州长刘芳震在全州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视频会上部署基层治理工作。

近年来,恩施州全面深化基层社会治理,探索形成了“一统三治”基层治理模式。

“党建统领”抓关键

当前,全州各级党组织正组织和动员群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为全面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政治引领、方向引领。

今年5月26日,州委七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恩施州委关于加强和改进党支部建设的十条意见》,把党支部建在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中介组织上,建在社区网格、行业、各类兴趣爱好组织上,建在车间、班组、经营管理部门和服务实体上,为基层社会治理奠定坚实组织基础。

全州大力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自治、民主协商、群团带动、社会参与等机制,基层党建制度与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实现有机衔接、良性互动。

因路边经济萧条,巴东县野三关镇木龙垭村村民曾一度牢骚满腹,村风民风坏了,扯皮拉筋的多了。通过强化党建统领,旅游发展起来了,藤茶、碎米荠、土豆种起来了,“后进村”打了翻身仗。

“三治融合”激活力

恩施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激活基层治理活力。

人民当家作主,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咸丰县忠堡镇板桥村组建集普法教育、信访维稳、矛盾调处、治安防控、公共安全、平安创建、特殊人群和网格化管理“八位一体”的综治工作站,实现治安联防、纠纷联调、平安联创、困难联帮、服务联心、发展联手。

恩施市沐抚办事处营上村,全村矛盾纠纷调处细分为小组长、驻片干部、村调委会、办事处调委会、办事处领导五个层级,实行逐级调处,下级不调、上级不处,下级不处、上级来督,解决了矛盾纠纷“谁来管”的问题。

推进法治恩施建设,倡导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今年,州司法局、州依法治州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恩施州“法律六进”工作规范(试行)》,对法律进机关、农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等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作出规定。

开展律师进村、进信访接待大厅、进疑难复杂信访案件“三进”活动。目前,全州有464个党群部门和政府机关、353家企事业单位、90个乡镇(街道)、2460个村(社区)聘请律师担任法律顾问。“律师三进”以来,律师参与调处矛盾纠纷8900余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力提升城乡文明程度。自2013年以来,鹤峰县连续开展“最美家族、最美乡村、最美鹤峰人”评选活动,涌现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邓丽、全国孝老敬亲最美家庭朱永翠、“中国好人”周吉然等时代楷模。

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科学规划布局美、创业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民主自治和谐美、乡风文明素质美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美丽乡村创建行动。

“六大体系”强支撑

近年来,恩施州逐步完善治安防控、矛盾化解、民生保障、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保障举措“六大体系”,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强力支撑。

以平安家庭构建平安村(居),以平安单位构建平安街道,以平安乡镇构建平安县市,平安创建形成常态;实现学校、医院、小区等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场所人防全覆盖;组织开展“净网”行动。

州、县(市)卫计、住建、环保、国土、人社等部门组建专业调解组织,有效调解矛盾纠纷;持续开展开门接访、领导下访、书记陪访活动;出台《信访接待工作规则》。

构建村医村教进班子、法律顾问进乡村、农民办事不出村“三位一体”乡村治理机制。从村医、村教选拔人员进村“两委”班子;各级党政机关和村委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县市行政服务中心、乡镇便民服务大厅平台延伸到村,构建县、乡、村互联互通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网络。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三同步”制度;落实交通、消防、煤矿、非煤矿山等安全监管到基层、进网格。

以“智慧恩施”建设为框架,以政法信息化建设为龙头,以村(居)和网格为终端,搭建各行各业信息融通共享平台,建设全州基层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

强化组织保障、智力支撑、财政支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联动融合、集约高效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 朱晓涵)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