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第四个国家扶贫日,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再上中央议题。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时强调,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全党全社会要再接再厉、扎实工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上不断创造新的业绩。
回望过去,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从未停歇。作为我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目标,扶贫工作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已让7亿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同时贫困人口可享受的社会保障、相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也日益完善。而近几年来,这一领域更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日前,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国务院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八大以来,前4年(2012年至2016年)已经累计减少贫困人口5564万人,年均1391万人,今年至少减少1000万人。5年平均下来,每年减贫的人数在1300万人以上。
如此成绩离不开多方努力。在这个过程中,金融起到了什么作用?未来还能贡献哪些力量?
首先,金融扶贫探索将扶贫贷款与产业扶贫结合,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本轮扶贫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了过往“给钱给物”的简单方式,不仅授人以鱼,更重授人以渔。长期以来,农村产业基础薄弱,精准扶贫贷款缺乏合格承贷主体,更缺乏合理出口。如果只是简单用于消费,则短暂的脱贫后贫困户仍不具备发展的内生动力。因此,纵观目前多地推出的扶贫政策,尽管各具特色、花样迭出,但细察其内在模式,多以“优惠信贷政策+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支撑”等模式为主。
例如,四川广元创新实施了“央行扶贫再贷款+产业带动贷款”模式。当地人民银行分支行引导金融机构运用扶贫再贷款资金为带动贫困户发展的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执行利率优惠政策,并提供特色农业保险服务。如此,在金融扶贫攻坚战中,不仅为贫困户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机会,而且也带动了地方特色产业,金融机构的资金也得到了高效利用,实现了“贷得出、收得回”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金融扶贫借力资本市场,打通从脱贫到致富的脉络。
2016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确立了“以资本市场服务产业扶贫为重点,优先支持贫困地区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资源,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不断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大方针,对符合一定条件的贫困地区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对注册地在贫困地区的企业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的,对注册地在贫困地区的企业发行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的实行优先、便利政策。
河南省兰考县受惠于此。该县瑞华股份是家绿色环保企业,每年收购农作物秸秆等农林弃物30多万吨;与此同时,该企业坚持扶贫惠农,在收储、运输等环节解决就业近千人,每年为当地农民创收8000多万元。经当地政府、环保部门审核、考验后,确认各项指标合格,成为当地首家申报IPO的企业。
打开资本市场大门不仅开拓了贫困地区的融资渠道,注入了资金“活血”,更重要的是,这一政策能够让贫困地区更快、更好地建立起多元化、新型化的融资模式和发展模式,享受现代金融便利,更快与发达地区企业经营模式接轨,为进一步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再次,保险业为贫困地区加上“安全阀”,增加发展动力。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数据显示,2013年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在所有贫困户里占到42.2%;截至2015年末,占到44.1%,增加1.9个百分点;而对于贫困户集中的农村地区,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特点亦是让不少农户因为“天灾”、“虫害”乃至“市场波动”而难以脱贫致富。而保险,正是克服上述问题的关键,也是通过较少资金撬动更大支持、应对风险的高效之举。在2016保险扶贫研讨会上,保监会财产险监管部负责人介绍,保险业已经建立起三套功能作用协同配合的保险扶贫体系,包括以农业保险、大病保险为代表的保险扶贫保障体系,以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保单质押为代表的保险扶贫增信体系,以保险资金支农融资和直接投资为代表的保险扶贫投资体系。
不难发现,除了保险保障体系“打基础”之外,保险扶贫增信、保险投资体系则更进一步。由于部分企业在发展初期缺乏可抵押资产,因此保险机构、商业银行和地方政府可能会探索一些风险补偿机制。湖南省就于2016年,在全省51个县启动了精准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保证保险,对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主体设立贷款保证保险专项风险补偿金,实现金融搭桥,保险、银行合作,通过市场化运作提供保险、发放贷款,从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投资扶贫产业,缓解融资困境。
扶贫是一项长期、动态工程。指标脱贫、形式主义均不可取。而金融脱贫正是利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政治工程、民心工程的高效手段。多元化、新型化的金融手段授人以渔,让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市场检验,同时也让金融走上与实体特别是贫困群体共发展的“接地气”、“稳根基”之路。
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责任编辑:郑豫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