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至12日,巴东高铁新区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评审,并对规划提出改进建议和看法。
首先,专家组前往溪丘湾乡平阳坝狮子垭观景平台,现场参观了高铁新区规划效果图展牌,听取了中南建筑设计院相关人员关于规划设计方面的汇报,实地了解了高铁新区规划范围内的地形地貌、山水分布、区域布局等,对高铁新区有了比较全面、系统的印象。
评审会上,与会人员集中观看了规划成果汇报片,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方从高铁新区前期规划、目标理念、空间布局、用地规划、交通规划、景观规划等方面,对高铁新区城市设计暨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了详细讲解。
高铁新区建设,将以高铁新区建设为引擎,以发展全景旅游为主线,把城区当作景区,城景相融,整合县城规划区至小神农架以南区域生态资源,打造150平方公里原生态自然油画,建设全国知名、长江三峡库区唯一的国家金丝猴自然保护区旅游服务总部基地。
功能定位,依托高铁、高速的互联互通,打造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上重要的区域性旅游集散服务基地;
驱动旅游业态和城镇化深度融合,建设世界生态动植物公园,实现景区、新区共兴互融,打造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把握旅游与朝阳产业发展趋势,发挥溪丘湾北纬30°生态优势,打造全国知名的健康养生产业基地;
依托国家级金丝猴自然保护区,建设金丝猴研学总部基地,打造金丝猴旅游产业园。
对照新区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专家们纷纷开展探讨和发表意见,建议要把高铁新区作为一个景区来打造,定位为巴东核心景区之一和旅游目的地;明确新区与巴东主城区的互补关系,结合地方特色进行定位和设计,不可追求高大上;深入开展用地分析和现场调查,把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设计有机对接;要充分考虑和预测新区人口变量,合理和弹性规划供水、供电、防洪、消防、学校、绿地等设施;把新区设计规划融入到神农架等大区域中,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格局;研究和探讨平阳坝区域的地方民俗文化,把特色文化融入到建筑、街道等规划建设中;加大对新区老建筑的外观改造,避免大规模拆迁重建,节省新区建设成本。
通过现场评审和集体讨论,专家组一致认为,《规划》基础资料完备、规划对接充分,目标规模、功能分区、规划布局较为合理,方案的内容和深度基本达到了编制规范的相关要求,专家组原则同意通过该《规划》评审。
针对当前《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专家组指出,要强化新区与周边区域在功能定位、旅游资源等方面的对接,论证高铁新区旅游作为区域目的地的功能定位;加强旅游客源及规模的规划预测,合理确定各类公共服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规模;对接区域大交通设施布局,强化与巴东县域交通的相互联系,完善新区内外道路交通系统;强化平阳坝老集镇片区的现状调研,在满足整体规划布局、交通、景观和安全协调的前提下,提出片区改造提升的措施和建议;完善湖泊水系规划,补充消落带景观设计;强化地域文化和建筑特色研究,合理提出新区建筑风貌和色彩管控措施;优化地块建设控制指标体系,完善城市规划管控措施。
会议指出,城市建设没有终点,本次新区城市设计规划评审是一次机遇,也是城市建设再出发,对于巴东旅游产业提档升级和融入神农架、大三峡区域意义重大,要让新区成为带动巴东乃至恩施州旅游的门户和出发地。
会议要求,整体规划要凸显特色概念,要求特色、不求全,做到山水、民俗、地域的有机融合;规划方案要和有关部门进行对接,各项指标要有合理区间,固定让规划有可操作性;各相关单位要与设计单位衔接沟通,在总规、专项指标上要力求对应、统一。
来源:巴东通联稿件 向 锋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