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必须把革命老区作为脱贫攻坚的重点。利川革命老区是湘鄂西和湘鄂川黔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从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利川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利川革命老区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发扬老区精神,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取得傲人的成绩。
今年来,利川市国税局、忠路卫生院、文斗派出所、文斗供电所等单位都选择在我们这里展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9月22日,利川市文斗乡金龙村书记何鸿告诉记者,金龙村作为革命老区,引来多个单位来村里过组织生活,接受教育。
据了解,1934年4月10日,红三军在军长贺龙的带领下从咸丰的活龙坪出发,在当地十字路(金龙坪村)修整了六天,修整期间湘鄂西中央分局在文斗十字路召开会议,作出《发展湘鄂边区苏维埃运动的任务的决议》。
“贺龙当时就住在我家里,听父辈讲,当时老百姓们都很爱戴贺军长的队伍。”今年87岁的老人何泽武说到,自家的老屋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当时贺龙住在自己家。虽然老房子几经修缮,但是贺龙住过的那间屋子至今依然保存着。
“前面这间屋当时也住了军人。”指着堆满烤烟的堂屋,老人说,现在这间屋存放着今年刚收上来的烤烟,老人一家人都指望这些烟能卖个好价钱。如今的金龙村,全村一共有1400多人,村里主要产业就是烤烟。
“我们村烟叶种植面积三千亩以上,产值大概有七八百万,我们村里的烟叶收购组估计是全省最大的,日均收购量都在两三万斤。”何鸿介绍到,村里通过发展烤烟走上了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
2015年,利川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了解到,该村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十字路会议旧址作为州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十分破旧。为此,老促会在扶贫办为该村争取到50万元资金,对革命遗址进行抢救性维修和发展产业路。
产业路全部打通,该村三组的养牛大户姜文华信心也更足了。高中毕业的他选择了在家乡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生态养殖业。该合作社现在有50多头牛,养牛的饲料全是周围老百姓地里的秸秆,同时牛的排泄物又用作种烟、种树的肥料,合作社也正走向一条循环养殖路。
“现在政策特别好,把我们的路修通了,我也还有机会参加养殖专业培训,国家还有资金支持,我一定把这个产业搞好,带动周围百姓致富。”姜文华说。
来源:利川通联稿件 记者 袁毅
(责任编辑:秦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