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武汉持续高温催热“避暑经济”。4万武汉“避暑大军”涌进建始县花坪镇,短短月余为该镇带来上亿元旅游收入。
花坪自古因商贾云集而享有“小汉口”之美称,今日花坪旅游勃兴,魅力“小汉口”成功与大武汉对接,开启花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发展之路。
乡风文明引“火”汉客
“热心助人英雄汉,背扶老人下高山。”前不久,在花坪避暑的十余名游客到镇政府送上感谢信,表达对该镇司机戴宗平主动背旅途发病的八旬游客潘姓老人下山的感激之情。
无独有偶。近日,在花坪镇小西湖避暑的两名退休教授给村里送来一封感谢信,表扬农家乐老板李宏彦背人就医的感人故事。
前不久,一位来小西湖避暑的八旬老人吃早餐时,突发心血管疾病。李宏彦迅速拨通120急救电话,将老人抱上车送往镇卫生院,经简单治疗后又火速送往县人民医院。在不能用担架的情况下,李宏彦将老人背到三楼检查完后又返回一楼,累得满头大汗。
今年避暑期间,一位环湖散步的老人不慎落入小西湖中,何全福等村民纵身跳入湖中,救起落水老人。
花坪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深厚,素有文化大镇之称。山门打开,旅游开发,镇委镇政府向全镇干部群众发出热情好客、文明待客、像对待亲人一样对待游客的动员令。
谈起接待武汉来花坪避暑的第一对客人,在镇上开旅馆的朱华玉喜不自禁。6年前,野三河景区开业后,一对武汉老夫妇慕名前来避暑,住进了她的旅馆。她把两位老人当亲人对待,低廉收费,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多月转眼过去,临走时,这对老夫妇认她做干女儿。
“这里民风朴实热情,无论走到哪家,村民们都会喊着进来坐,热情招呼!”“服务周到,亲切得很,对我们像一家人!”武汉客人对花坪人热情好客、文明待客赞不绝口。
从一对游客前来避暑到几百人、上千人至万人,再到今年的4万人,短短6年,“井喷式”发展靠的是口碑,更是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抓乡风文明的硬实力。
清凉花果坪,康养仙居地
“花坪简直就是避暑的天堂!”每到避暑期间,先期入住的武汉客人向武汉亲朋好友发出邀请函。
来自武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85岁退休教授郑昌济是一位资深避暑人。他告诉记者:“武汉39℃的高温,这里温度只有27℃。我一到这里血压就平稳了。”
“卖风景,更卖清凉!”有人说,花坪除了较高的海拔优势外,清凉更是“种”出来的。
花坪镇党委政府一届接着一届干,“种”绿不止,为避暑旅游锦上添花。今日之花坪,黄鹤桥石峰鬼斧神工,小西湖美景迷人,神奇五峰山、千年紫薇王;这里更有延绵数十公里中国南方最大的“关口葡萄”长廊、数千亩牡丹花基地……风景迷人,清凉空气更醉人。
清凉花果坪,康养仙居地。盛夏的花坪集镇多“汉腔”。每天,伴着清脆的鸟叫声,住在这里的武汉客人或欢快地沿葡萄长廊奔向黄鹤桥风景区,或边散步边拍照,或沿环湖路跑步晨练,宁静的花坪集镇就这样被“吵”醒了;夜晚,小西湖广场上游客翩翩起舞,集镇上群众接踵摩肩,成了流动的集镇,舞动的海洋。
“温度超过33℃,吃喝全买单!”这句风靡大武汉的旅游形象广告语,就是花坪镇为避暑而定制的。伴随避暑游蓬勃兴起,“小汉口”花坪与大武汉连在一起。
特色小镇引领全域避暑游
短短数年,以花坪集镇为中心、方圆5公里为半径的14个村(社区),成了避暑“天堂”。随着入围全省规划建设的50个特色小(城)镇之一,花坪被定为湖北省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纳入全国到2020年1000个特色镇重点培育范畴,特色小镇引领下的全域避暑游开启花坪镇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跨越发展。
集镇扩容,大道先行!翘首期盼的这条产业大道总长4.3公里、宽28米,总投资近3亿元,还将建自行车电瓶车专用车道,在全州率先打造共享单车出行模式。
围绕全域避暑旅游落子布棋,定位“清凉花果坪,康养仙居地”为主题的“葡萄风情小镇”,规划总面积7.4平方公里,核心区域规划1平方公里,是现在的5倍。
投资64亿元,3年完成所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5年打造成县域副中心城镇、3A级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真正成为集避暑度假、山水观光、农事体验、康体养生、户外运动等功能,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中国美丽山乡、华中地区重要的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武陵山旅游新坐标、鄂西农业观光旅游新样板、湖北省旅游名镇,全国旅游度假区,以全域旅游为新引擎打造镇域经济新增长极。
随着绕镇大道建设启动,特色小镇建设大幕开启,一幢幢民宿正拔地而起;招商引资18亿元打造紧邻“关口葡萄”观光长廊的花天河度假区,引资10亿元打造中国魔谷影视基地。
花坪人爱武汉,武汉人爱花坪。如何深度对接大武汉?花坪未来特色小镇将规划建设观景阁,花果山顶公园将仿修黄鹤楼等核心景观,让小文化与大文化、“小汉口”与大武汉紧密对接,成为全域避暑旅游文化一张靓丽新名片。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 郜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