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利川市谋道镇苏马荡皇家一号文化广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各种农副产品琳琅满目,7天时间交易金额达60余万元,这是苏马荡康养产业商会组织的为期一周的富硒农产品展销活动,这是谋道镇探索“代表之家”与“产业商会”共建,聚力脱贫攻坚的活动剪影。
6月以来,利川市谋道镇人大将全镇97名五级人大代表划分为7个代表小组,以人大代表履职尽责为重点,督促相关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了解人民群众对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架起了党委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截止目前,各代表小组共走访贫困户345户、接待选民11人,收集意见36条,其中上报给利川市人大常委会协调解决的4条,向镇人民政府交办32条,充分发挥了人大代表的监督职能。
走访过程发现,谋道镇15个重点贫困村均由州市相关部门派驻了第一书记,帮扶措施具体,帮扶资金到位,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但是,其余的35个非重点贫困村既无脱贫项目,更无脱贫资金,游离在贫困线边沿。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全镇如期脱贫。针对这一问题,谋道镇人大提出“代表之家”与“产业商会”共建,聚力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动员利川市苏马荡旅游康养产业商会中的35家企业与35个一般贫困村结对帮扶,通过“建立一个农产品直供基地、成立或扶持一个专业合作社、办一件力所能及的实事、安排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开展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结对帮扶一批贫困户”的“六个一”帮扶活动,因村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有效推动脱贫攻坚步伐,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帮扶、村级发展、农户受益”的脱贫攻坚新局面。
小组双联解难题。谋道镇人大主席团结合地域分布,建立起“每个代表活动小组联系5个企业、同时联系企业结对帮扶的5个非重点贫困村”的“双联机制”。以小组为单位每年到联系企业开展一次调研,了解企业存在的困难,监督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履职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和收集的意见建议交办给政府;每年到联系村开展一次调研,了解企业对村里的帮扶情况,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企业。“双联机制”充分发挥了代表的职能作用,同时也充分发挥了代表的纽带作用。
结对帮扶显成效。市人大代表、苏马荡林海云天项目法人、苏马荡康养产业商会常务副会长梁锋, 率先带领林海云天项目与支罗村结成对子,依托支罗贡米品牌,建立一个500亩的优质支罗大米示范园,辐射周边农户发展10000亩优质大米基地,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一个日加工大米20吨的加工厂, 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当地村民稳定增收。在林海云天的示范带动下,绿亭半岛在德胜村建200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发展200亩大黄,为贫困户送去2500只鸡苗;翰林云海为长坪村修通2公里断头路;植被逸品为帮扶村捐资10万元整修村办公室。
农民就业促脱贫。要让贫困户脱贫之后不返贫,就得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各个企业有针对性的对贫困人员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拓宽贫困人员就业渠道。绿岛印象养生谷项目安排8名贫困对象到自己楼盘从事保安、保洁工作,每名贫困人员每年可获取工资收入3万元。初步统计,各个企业为贫困户劳动力提供保安、物管、保洁、水电维修、建筑安装等就业岗位600余个,实现贫困户稳定就业增收,提前脱贫。
产品直销创双赢。依云国际项目在帮扶村建成农产品体验园和采摘园,把候鸟带到农家菜园体验农耕生活,购买农副产品,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即可赚钱;皇家一号项目在小区设置农副产品直供专柜,对贫困户的农副产品进行保护价收购,零利润销售给小区购房候鸟;夏都项目免费提供摊位,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寨包梁村村民杨正辉,将自家的责任地全部种植时令蔬菜,每年卖菜收入突破4万元。苏马荡今年峰值人口达25万人,强大的购买力让农产品供不应求,农产品直销为贫困户寻找到一条致富路,同时也让候鸟们吃到了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放心食品,实现了双赢。
文化扶智除贫根。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是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内容。逸清远景小区把梨子园村贫困人员接到小区观看候鸟艺术团“喜迎十九大,庆祝建军90周年”文艺晚会,激励贫困户振作精神,奋力脱贫;现场还设立爱心捐款箱,开展扶贫帮困活动。林海云天小区组织候鸟们到支罗小学举行“情牵支罗,让爱传递”一对一结对帮扶,送文化下乡,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在幼小的心灵种下了感恩的种子。梨子园村贫困户幸,丈夫患病去世,丈夫的弟弟又患癌症,照顾一大家人的重担全部落到一人身上。她没有绝望,不等不靠,养了十几头猪,立志脱贫。
谋道镇“代表之家”与“产业商会”共建,为精准脱贫工作补齐了短板,为五级代表在行动找到了载体。
来源:中国利川网 作者 谋道镇人大主席团 俞廷伟
(责任编辑 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