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咸丰 | 建国以后不许成精!这白色“娃娃鱼”是“精”?
2017-07-17 10:06 云上恩施

民间传说认为,白化动物都是“成了精”的。7月16日,记者在咸丰忠建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鲵救治救护科研基地,近距离拍摄到3条白色“娃娃鱼”。难道它们真的“成了精”?

大鲵不仅是水生态系统污染程度、水质变化的指示动物,而且在人类生活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学价值。据当地水利水产专家解释,白化动物大多发现在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中,比如白蛇、白龟等等。在正常动物的体内,一些苯丙氨酸参与构成动物体的蛋白质,另一些苯丙氨酸则转变为酪氨酸,经过酪氨酸酶的作用,形成黑色素。而在白化动物体内由于缺少酪氨酸酶,所以不能合成黑色素,从而形成白化现象。也就是说,湖北咸丰这3条白色“娃娃鱼”,并非“成了精”,而是由于基因突变,影响黑色素的产生导致的。

原标题:咸丰|白色“娃娃鱼”并非“成了精”

来源:咸丰通联稿件 通讯员 曹牧桐 陈圆圆 赵卿 记者谭明和

(责任编辑:秦辰宇)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