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来凤依托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
2017-07-17 10:03 云上恩施

仲夏时节,来凤山乡一派繁忙。

兴特色产业,建旅游强县,发展电商示范,来凤走上产业脱贫之路。

特色产业强了

6月27日,来凤县漫水乡龟塘村朵里藤茶基地郁郁葱葱,杨均强双手在茶间飞舞,半天不到就摘了5斤“龙须”,到村里合作社卖了50元。

50岁的杨均强是龟塘村十三组村民,家有80岁的老母,妻子常年有病。他家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6年初,州政府办等州直四单位对口帮扶龟塘村,跑市场、做调研,把藤茶做为龟塘村脱贫支柱产业之一。

杨均强将自家的3亩土地流转给村里藤茶专业合作社。“我在合作社务工,每年可增加收入1.5万多元。”杨均强说。

来凤把藤茶等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支柱产业,重点推进“三茶”(藤茶、油茶、绿茶)产业建设,去冬今春新增“三茶”基地5万亩,发展“三茶一果(小水果)”特色产业基地近17万亩。今年,明确十大类39个项目支持贫困户发展,明确了贫困户特色产业发展扶持政策,推进全县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目前,该县各类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达到35万亩,“一村一品”千亩产业村达到33个,其中重点贫困村15个。

按照每个重点贫困村培植一个主导产业的要求,46个重点贫困村围绕全县产业布局,结合自身实际,确定主导产业发展的品种、规模及建设年限,其中有37个村发展“三茶一果”。

“凤雅藤茶公司+金祈专业合作社+1万农户”“能人大户+合作社+贫困户”“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等模式,以合作社为主抓手,以贫困户脱贫致富为核心,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利益紧密联结在一起。

乡村旅游火了

杨梅节前后,杨梅古寨游人如织。

“每天能挣千把块钱,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农家乐老板吴桂杰说。

37岁的吴桂杰是三胡乡黄柏园村村民,曾在广州做油漆工多年。2013年,杨梅古寨景区建成,吴桂杰发现来自家房前看千年古杨梅的人越来越多,决定返乡开办农家乐。

房屋由政府免费改造,几年下来,景区农家乐从2家发展到35家,景区周边6个村的村民吃起了“旅游饭”。

来凤加强杨梅景区等重点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各村生态环境、民风民俗、村庄院落等要素,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色”原则统筹规划、分批实施,建起大河镇桐子园等8个乡村旅游点,力争“建一个景区,富一方经济”。

围绕土家原生态文化发源地底蕴,依托金祈藤茶实施商旅文融合发展,该县先后举办杨梅文化旅游节、中国河钓大赛和“游美丽恩施、品金祈藤茶”活动,通过旅游业带动创新创业,促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福司镇创建全省首个乡镇写生基地,每年吸引高校教师和学生上万人前来写生;喳西泰水城建成餐饮、酒吧一条街,成为来凤、湖南龙山两县市民和游客品尝土家美食的首选之地;毕兹卡、土家女儿绣等西兰卡普生产企业把车间搬进农家,实现农村妇女家门口就业,促进了贫困户增收。

目前,来凤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2.2万人,带动1.5万个家庭增收,200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

电商更便民了

“给我50个野鸭皮蛋。”“我要10把挂面。”近日, 来凤县源野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鸟鸟客O2O体验店生意火爆。

2015年,源野特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县商务局支持下建起O2O体验店,合作社的大雁、野鸭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带动300余建档立卡贫困农户脱贫致富。

该县在县、乡分别建立电商扶贫机构,成立电商协会,形成政府部门、协会、驻村工作队共同推进电商扶贫的工作机制。

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培育特色品牌;支持农产品“地标保护”,推进“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资质申报认证,加强贫困村特色产品品牌建设,提升产品品质、价值和知名度;确定主导品牌,引导支持乡镇至少培育一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龙头企业,实行挂牌管理和重点扶持。

把电商扶贫纳入扶贫小额信贷支持范围,对开办网店、从事网货生产销售的贫困户和带动贫困户效果明显的企业和网店,给予免抵押、免担保、5万元以下、3年以内的小额信贷支持。

对销售本地特色产品的网店实行政府补贴,本年度新开网店且销售额达到5万元以上的补贴3000元,残疾人开办网店补贴5000元。每年评选10个优秀村级电商服务站点,年销售额达到200万元的网店奖励3万元,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奖励10万元。

来源:恩施新闻网

(责任编辑  朱晓涵)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