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幢幢新房镶嵌在绿树之中,一片片道地药材生机盎然,水泥路铺到家门口,村民们喜上眉梢……从重点贫困村到脱贫攻坚的新亮点,椿木营乡范家坪村经历了一次化蛹成蝶的蜕变。7月12日,笔者前往该村,探访这场变革背后发生的故事。
提起昔日的范家坪村,村民们充满了无奈的回忆。3年前的范家坪是一个“脏、乱、差、散”的村庄,全村7个组483户1568人,没有任何集体经济,道路几乎全是土路,垃圾遍地。这一切随着县纪委、县残联等单位入驻帮扶范家坪村才得到了改变。
为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的状况,县纪委等驻村帮扶单位到范家坪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修路。为此,县纪委驻村工作队四处奔波,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资金200多万元,扩宽了6.3公里的村级主干道,同时向相关单位积极反映,争取到200多万元资金,为村里拿下了农村安全饮水改造、农村入户通信网络、农村电网改造、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维修等10多个民生项目,使村民生活水平、幸福感得到大幅提升。
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在范家坪村6组廖家湾的山顶上,现年52岁的唐宏美正忙着招呼前来购买仔猪的客商。2012年,47岁的唐宏美因在自家屋旁砍柴造成左腿折断,16岁的儿子唐兵因患脑膜炎造成听力语言消失,全家只能靠妻子打些零工勉强糊口度日。县纪委驻村工作队入户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与村支“两委”商量,对他开展了一系列的帮扶:先是介绍他加入范家坪村盾吉垭生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帮他无偿提供良种能繁母猪4头,扶持资金3000元建成占地80平方米的生猪圈舍,引导他种植无公害蔬菜7亩。如今,唐宏美一家4口人的日子过得十分有奔头。
产业扶贫,项目是基础。县纪委驻村工作队鼓励群众发展道地药材种植和生猪养殖,还积极对全村9户贫困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项目,让他们从破旧的危房中搬进了崭新的农家“小别墅”。在教育扶贫方面,驻村工作队先后为70户贫困户家庭中的75名在校学生落实生活补贴,减轻了学生们的家庭负担。
产业扶贫的形成和发展,危旧房屋的改造,“户户通”的实现,村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见证着这个偏僻村寨正在发生的变迁,全村149户贫困户稳定脱贫指日可待。
来源:宣恩网 通讯员 郑家云
(责任编辑 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