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家里事情多,有葡萄园,还种的百合、茯苓等中药材要照管,忙得很哟。”这段时间,利川市团堡镇安乐坪村六组村民邱红霞虽然很忙,但看着即将丰收的葡萄园,心里乐滋滋的。
入股供销社旗下的专业合作社拿到分红,自家建起了名叫“下里巴人”的民宿,有十几亩的蔬菜、葡萄种植基地。现在,邱红霞一家一年能有十多万元的收入,改变了从前一贫如洗的面貌。
近年来,利川市供销社创新开展合作金融服务,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了“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组建了涉农贷款融资担保公司等创新服务方式,引领农户进入市场,增收致富。
土地流转入股分红
邱红霞的致富经,就从入股供销社旗下的农安专业合作社开始。2013年,在外打工多年的邱红霞夫妇回到家乡,开始经营自家的土地,“当时打工赚的钱全部都拿来还债了,家里特别困难,只能靠种庄稼糊口。”回了乡的邱红霞一家,靠种点庄稼过着清贫的日子。
2014年,邱红霞听说村里有种植药材的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流转土地入股分红,邱红霞找到了合作社负责人周建光,用自家土地入股了团堡镇农安药材专业合作社。“2015年得到了2.41万元分红,2016年分了3万元……”每一笔分红,邱红霞都记得清清楚楚。同时,邱红霞还在专业合作社成立的“合作互助基金会”借到了3万元,用于修新房,建民宿。
分了红有了钱,邱红霞在大道旁边建起了新房发展民宿,还在自家土里种上了葡萄,一年收入十几万元。
富起来的不止邱红霞一家。近年来,团堡供销社积极探索“村社共建”模式,将区域内的专业合作社、便民超市、村级综合服务社吸纳入社,提供生产生活服务,带动“三农”发展。
该社所属农安药材专业合作社从事中药材种植、初加工及销售,农安药材专业合作社多年来积极探索土地使用权入股、林权入股等非现金生产资料的盘活问题。截至2016年,合作社成员利用土地使用权入股1922.5亩,按每亩4000元作价入股使用10年,社员每亩土地每年保底分红400元,再按合作社经营效益参与二次分红。2016年入股土地每亩分红合计580元,大大高于当地的土地租赁价格。
目前,农安药材专业合作社带领农民种植中药材5000余亩,实现销售收入20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2600元,336个社员二次分红220万元。在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社员们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这些改变,正是利川市供销社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构建为农服务平台推进基层社恢复重建,密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的一个缩影。
“香菇贷”资金互助新举措
“‘香菇贷’一开始被不明就里的人听成了‘相互贷’,以为是互助社成员相互贷款的意思。”4月19日,在利川市汪营镇苏家桥村六组,湖北盛稀源科技有限公司(简称“盛稀源”)车间内,机械轰鸣,工人们正忙着生产、运输菌棒,既是该公司的总经理,又是汪营镇供销社主任的余长高介绍,汪营供销社目前正创新运用“香菇贷”带动全镇合作社打破资金瓶颈,发展香菇产业。
“香菇贷”,顾名思义就是利用银行贷款发展香菇产业的金融产品。
“没有抵押,没有担保是贷不到款的。”余长高说,利川市汪营镇供销社早在2016年冬天成立了“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合作社有利川市供销社汪营供销社控股,占70%股份。同时,该合作社吸纳了清江源村、苏家桥村、梨树村等5个村的村民委员会、60个专业合作社成为会员。余长高算了一笔账,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资金由这些钱组成:扶贫办给5个村一共75万元、60个专业合作社入股600万元、公司500万元、汪营镇政府1500万元,加上市政府出资的2000万元即将到账,能人大户也积极加入,资金互助合作社账面上有6000万元。
余长高和农村商业银行、湖北村镇银行达成协议:将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6000万元作为抵押,为资金互助合作社按照1:10放大贷款,6000万元在供销社的努力下变成了6亿元,服务“三农”!村镇银行和农商行分别承诺3亿元,用于贫困户、能人大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专业合作社等发展香菇产业。同时,贷款资金由供销社全程监管,用于购买盛稀源公司的菌棒生产香菇。“香菇销往全国各地,根本不愁销路,生产的香菇全部由公司回收。”余长高说,将卖出香菇80%的资金用于还银行贷款,直至贷款还完,剩余20%用于发展香菇生产。
生隆专业合作社贷款100万元,井坝村珍硒菌类专业合作社贷款50万元,双水专业合作社贷款50万元,大路坪村余志辉贷款50万元……“香菇贷”实行后,很多专业合作社一拥而上!通过“香菇贷”,盛稀源将打造以香菇产业依托,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打造50亿元级特色农业产业园,出口创汇。同时以绿色农业基地为中心,加大香菇多糖、香菇脆片等食用菌衍生产品研发力度,并大力发展农业观光园项目,走农旅融合发展之路。
公司担保 企业打破资金瓶颈
“去年7月在供销社旗下的公司贷款1200万元,年底就将本息全部还完了。”利川市金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说。该公司是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出口、科研为一体的民营企业。2016年,实现工业产值11083万元,销售收入11864万元,是利川市茶产业的龙头企业。
2016年7月,正是该公司收购夏秋茶鲜叶正忙的时候,茶叶收购、生产加工、职工工资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此时,1000多万元的资金缺口让该公司董事长王启茂感到头疼,茶业市场对产品的大量需求,红茶、绿茶供不应求;另一边是收购鲜叶、生产加工、出口创汇的资金缺口。
为打破这1200万元的资金瓶颈,王启茂找到了利川市供销社旗下的晨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向他介绍,可以通过供销社旗下的资产管理公司贷款。看到打破资金瓶颈希望的王启茂回到公司备齐了贷款的相关资料,最后在晨羽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恩施州合作商务投资有限公司贷到了1200万元,打破了资金瓶颈。
通过贷款打破资金瓶颈的还有利川市振辉无土栽培专业合作社。“2016年11月8日的那场大雪把我们合作社128个钢架棚全部压垮了。”该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卫兵说,合作社在利商融资担保公司的担保下,向银行贷到了100万元。贷款主要用于合作社的灾后重建,从今年的3月开始申请贷款,目前只差补齐相关资料,贷款将在一个月之类下放。
“很多服务‘三农’的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在我们的公司贷到了款,顺利打破了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利川供销晨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明介绍,公司注册资金资本1.5亿元,同时在旗下又有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和担保公司,为很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供了灵活、优质的服务,利川市金利茶业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其中的一个受益企业。
利川供销晨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成立是利川市供销社在深化改革路上的一大创新举措。2014年由利川市供销社投资成立了独资公司晨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目的主要是为基层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目前在该公司旗下,又成立了一家集农业、工业、旅游项目投资,财务咨询,资产管理、服务等为一体的金融综合体——恩施州合作商务投资有限公司和用于为企业、合作社担保的利商融资担保公司。
农民分了红、合作社贷到款、企业打破资金瓶颈,这都得益于利川市供销社的全面深化改革。2016年以来,利川市供销社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全面恢复重建了14个基层供销社,探索基层社、专业社内部资金互助模式,改造电商平台230个,农民收代缴各种费用3600万元,缓解了农民缴费难的问题,积极探索农村专业合作新模式。2016年,利川供销社系统经营服务网点遍布城乡,实现购销总额33.7亿元,利税5200万元。
据该供销社工作人员介绍,2017年,该社将继续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购销总额38亿元,汇总利税额5500万元,创新开展合作金融服务,盘活利川市农村金融这一盘大棋!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牟联文 通讯员:李 锟 赵小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