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体绪,男,苗族,生于1952年11月,高中文化程度,经济师,1976年7月入党,1977年4月参加工作,2012年11月退休,2013年12月被返聘任负责湖北土家爱食品开发公司党建工作。
退而不休,勇做民企党建领航人
2012年,贵体绪退休,但他并不安心,总觉得自己还能再做点什么。2013年,通过县工业园区推荐介绍,贵体绪被返聘到湖北土家爱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工作,专门负责公司的党建工作,打造公司文化品牌。
非公企业竖起党旗,难!在一家刚刚投入生产、销售还不顺利的民营企业,组建党的群团组织更是难上加难,但面对寄厚望于自己的企业,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毅然接下了这副重担。次年6月,公司成立了党支部,贵体绪被推举担任党支部书记,当时很多熟悉的人问他“你不是退休了吗”,他总是笑笑说:“为党工作没有退休”。
在民营企业做党建工作,光靠党支部书记“单干”不可能成事儿,首要之举措就是把人气聚拢在一起。刚开始,企业里有的党员认为是不是党员无所谓,能挣钱就行,有的党组织关系转接介绍信揣在兜里不以为意,党员身份意识缺失非常严重。提升党组织凝聚力,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贵体绪首先对在册的党员进行公示,从中选了2名“岗位能手”树榜样,在他们岗位上挂公示牌让大家监督,让党员找到组织“归属感”,真正感受党员先进性,这样党支部的工作才能更加顺利。
针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缺位实际,他又着手组织开展“建设学习型企业”和“做知识型员工”等活动,打造以“诚信、创新、学习、发展、荣誉、责任”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党支部建立党员和员工学习制度,通过书记亲自讲学、党员轮流讲课等方式定期组织开展活动,每月1天学习日,每季有3天培训,调动党员和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要干好非公党建工作,得有自己的阵地,更得想事干事。2015年年初,贵体绪和公司总经理沟通、协商,把党建工作和公司文化融合建设,公司投资20多万元,建立起党员活动室、员工文体活动室和职工书屋,购置卡拉OK、篮球、乒乓球、桌球等体育设施,购买报刊、图书、杂志3000余册,成立了“青年技术攻关小组”、“读书兴趣小组”等,还为专门购置DVD,把每次支部学习的内容制成光盘分发给每位党员。
党建工作的开展,让党组织逐渐成为企业“主心骨”,党员荣誉感越来越强,一些优秀员工开始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几年来,就先后有十多名员工申请入党,二十余名员工加入共青团,为企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5年5月,在贵体绪的极力争取下,宣恩县非公企业党工委以土家爱公司党组织为依托,辐射周边园区企业,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成立了区域化党群活动中心,设立“书记下午茶”,各企业党支部书记分月履行第一书记,以“圆桌会议”的形式与党员职工面对面,为企业员工解决难题。
锲而不舍,甘做贫困百姓贴心人
2015年,精准脱贫的战役席卷全国,为了整合资源打赢扶贫攻坚战役,宣恩县委提出了“1个帮扶企业联合2个合作社带动1个产业的‘121’产业扶贫模式。
作为公司党支部书记,贵体绪经过积极协商,将支部的着力点放在对贫困户的扶持和公司产业发展有机融合、良性互动上,结合企业优势,大力发展贫困村黄豆产业。公司生产需要优质本地黄豆,贫困户有土地但缺资金缺技术担心销路,公司党支部一班人就号召公司免费供种、全程技术服务,同时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收。
作为老党员,贵体绪没有忘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他带头帮扶贫困户谭再佩,帮助他们脱贫致富。谭再佩患肠炎病,妻子李珍玉脚板流脓灌水,视力低下,儿子谭绍柏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33岁尚未安家。为了缓解生活困境,谭再佩和儿子常年打工在外,李珍玉在家坚持种2亩玉米、1亩黄豆,还喂了两头猪,日子异常艰辛。
想脱贫,发展产业是根本,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形成长期的增收来源。这是贵体绪多次入户后得出的结论,于是入户、帮扶、记录、总结、换思路,周而复始的帮扶工作开始了。仅仅一年,到2016年底,李珍玉种的黄豆丰收了,市场价是2.4元,公司以2.8元收购了她家所有的黄豆,共3000多元。”
2016年,在支部的引领下,土家爱的黄豆种植基地重心转移到向家坪、苦草坪、龙潭河等重点贫困村,累计帮扶农户5100多户,20800余人受益。
今年,基地的黄豆长势喜人,预示又是一个丰收年。
倾全力、抓党建;用真心、扶真贫,这正是贵体绪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