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曾维权接过毛坝镇第十任书记种茶的光荣大旗,带领茶乡4万干群矢志不渝种茶致富。
2015年,“到2017年底,毛坝整镇将脱贫摘帽,全体贫困户过上小康生活。”曾维权向茶乡人民许下庄严诺言。
他,热爱毛坝胜过自己的家乡,他是不折不扣的毛坝通,他是毛坝镇党委书记,更是一名“茶人”。
发展产业,他是群众的当家人
“让茶乡人民的腰包鼓起来,过上不愁吃穿的好日子,就是对发展最好的诠释。”这是曾维权对发展的理解,也是做一名好书记的永恒追求。1987年,毛坝第一任书记黄仕永多方考察,决定在全镇田改茶,这场持续30年的种茶大战拉开大幕。2009年,曾维权接过前面九任书记种茶的大旗,成为毛坝第十任种茶书记。可是,如何让毛坝茶产业链拉粗加长?是他面临的一道难题。
8年来,曾维权一直在种茶的门路里摸索,他决定继续扩大茶园面积,优化种植结构。曾维权上任8年来,新建茶园4.68万亩,改造老茶园4万亩,使毛坝镇成为湖北省茶叶第一镇。在造园的过程中强化茶叶品种改良,推广种植“冷后浑”“黄金叶”“毛坝早”“梅赞”“金萱”等优良品种,这让毛坝镇2012年获评“中国名茶之乡”,2013年被授予“国家生态乡镇”称号,2014年被农业部列入“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除了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全力推进品牌战略,着力提升市场竞争力也是曾维权探索的问题。近年来,曾维权成功推出“利川红”系列产品,其中,“星斗山”“云头山”“星斗绿屿”“富硒”成为湖北省著名商标,一系列茶产品获“中茶杯”特等奖和国际红茶金奖,利川工夫红茶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知名品牌的形成,为毛坝茶业闯荡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毛坝镇现有登记茶叶加工企业167家,其中规模企业14家,省、州级龙头企业6家,实现茶叶年产量1.6万吨,产值5.4亿元。
洪灾中,他是群众的主心骨
2014年 9月1日凌晨,毛坝镇遭遇罕见特大洪水。为了抗击洪灾,3天时间,曾维权徒步行走42小时山路,穿破了2双鞋,356户百姓每户走访2次以上,打了100多个电话,记录了36页灾情情况。3天时间,曾维权带领群众抗击洪灾,成为群众的主心骨。
9月1日凌晨,一场百年不遇的暴雨袭击了毛坝镇,镇内河水猛涨,山洪暴发,公路、桥梁被冲毁,民房被冲走,茶园被淹没,而此时,不少群众还在香甜的睡梦中,情况危急。“曾书记,水凶得很,我房子被淹了!”2点40分,曾维权接到沙坝村陈术华第一个电话。2点50分,曾维权拨通市长杨振宇电话:“夹壁降雨量特别大,情况危急!”3点40分,接到镇党政办主任郑运均灾情报告,曾维权迅速拨打曾经发生过泥石流灾害的芭蕉村村党支部书记程永顺的电话。不通,他又拨打村支部主任肖华春的电话:“快,迅速组织转移!”刚说完,电话断了,再也打不通。纪委书记李兰、人武部长陈粟、派出所长向蔚已通知到楼下。
曾维权一行4人直奔牛栏垭。转移村民陈术华后,又沿248省道直奔夹壁方向。骤雨深夜,心急如焚。曾维权一行走出集镇不到几公里,黄泥坳塌方,前行的路被堵,夹壁村党支部书记谭世高的电话一直打不通。
凌晨4时许,镇党政办传来急报:“石板村河边的大石板农家乐有两人被洪水围困!”车头急转,曾维权等4人又向东奔去。不料在田坝村境内的毛坝至清水公路线上又被倒树和塌方堵住。“向蔚,快回镇上组织所有的挖机,不打通道路,救灾没办法了!”
险情让曾维权几小时内打了100多个电话,尽最大限度组织力量应对这一夜的倾盆大雨。自己的电话没打通,就让李兰、陈粟、向蔚分别打,机关院内的人电话打不通,他让向蔚挨家敲门叫。深夜冒雨,曾维权和镇党委、政府机关党员干部除值班人员外全到一线,派出所、水利水管站、中心学校等镇直单位干部职工也紧急出动,巡查灾情,组织群众避险,彻夜未眠。
一场百年难遇特色洪灾,造成经济损失3000万元,但无一人员伤亡。
抓党建,他是不打折扣的第一责任人
“全面强化党委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支部主题党日”特色实践延伸到平时,要将“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与精准扶贫、“六城”同创、平安法治、综治信访维稳、茶园管理等相结合,创新开展了“支部主题党日+一线工作法”、“支部主题党日+党建联席会”等系列活动。”2017年以来,曾维权创新做实“支部主题党日+”文章。
除此之外,曾维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多方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工程,强化工作痕迹管理,健全完善明责、履责、考责、问责机制。大力培植乡贤文化,宣传弘扬杨爱华、田云奇、安勇等先进人物事迹。培育乡风文明,该镇开办维德之基大讲堂80余场,他本人亲自在全镇部分党支部讲党课30余次。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把毛坝建成全国红茶特色小镇。围绕这个目标,采用‘企业+合作社+基地村+农户’共建共管模式,落实全镇产业发展规划,实现‘321’目标,即人均3亩茶、2亩南竹、1亩漆。在此基础上,把产业发展和乡村民宿旅游有机结合,全方位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毛坝2017年底整镇脱贫出列。” 曾维权对毛坝未来的发展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