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酉夏,西子湖,南方有嘉木。
5月下旬,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落幕,咸丰5家茶企携38款茶产品荣登大雅之堂,受到中外客商青睐。
老鹰红、圣浩白、硒锶黑……除传统的绿茶、红茶外,咸丰参展的茶产品可谓色彩斑斓,让人眼前一亮。
咸丰茶叶历经岁月浸泡,从绿茶发端,逐渐衍生出了红茶、白茶、黑茶、晒青茶、老鹰红茶。在制茶师的代代传承中,加工工艺不断进化,茶叶品质历久弥香。
尽管品种繁多,咸丰茶叶却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唐崖茶!
唐崖品牌,土家荣光。无论是茶叶包装,还是宣传品,由牌坊、石马、玄武山、唐崖河组合形成的“唐崖”公共品牌标识,古色古香,随处可见。
唐崖土司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后,咸丰县政府把实施“唐崖”公共品牌战略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茶叶企业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去年9月,唐崖公共品牌在第三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首次亮相;今年4月,咸丰县在河南郑州举行“唐崖”农产品公共品牌发布会,推介咸丰县“唐崖茶”新品类。县里制定“唐崖茶”产品的标准和规范,实现加工营销各环节的标准化,通过推动茶产业的提档升级带动现代农业的提档升级,形成了资源共享、品牌共享、抱团出击、共创市场的发展格局。
每年清明前后,在广东打工的咸丰县唐崖镇龙潭坝村7组村民覃建咸夫妇就像候鸟一样,向公司请假一个月回咸丰摘茶。五年前,唐崖镇钟塘一带发展白茶,多年在外打工的覃建咸抱着试试看的心里种了两亩,没想到白茶价格昂贵,鲜叶价格每斤百元左右,茶园亩平收入达万元。
“2016年卖得1.8万元,今年卖了2.3万元。”覃建咸每次卖茶过后,都把鲜叶交易的单价、数量、金额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最为关键的是,采摘白茶只要一个月时间,可以做到采茶、打工两不误”。连续五年,覃建咸都在厂里过春节,把假期积攒起来,回老家过清明、采春茶。
咸丰县茶叶工作局局长姚健告诉记者,安吉白茶是绿茶的一个变种,白天气温连续5天超过23度,叶片就会恢复成绿色。这一自然特性使得白茶采摘时间短、产量低、价格高,供不应求,白茶均价千元左右。
今年4月,摩洛哥外交合作部终身全权公使、摩洛哥环球茶业有限公司永久名誉董事长杰马尔.阿拉维先生专程到咸丰考察茶叶货源基地,并与咸丰茶叶生产企业签订供货合同。县政府多年关注咸丰茶产业发展的正县级调研员曾庆国与杰马尔.阿拉维先生交流时,用八个字推介咸丰茶叶:春茶最好,白茶最真。
曾庆国介绍,咸丰正在探索“去夏提春”的茶叶生产模式,打造高品质茶园。春茶从寒冷的冬天走来,完全自然生长,没有病虫害,无需考虑农残;而白茶受气候条件的限制,只有春天才有白茶,想作假都作不了。
在黄金洞乡大沙坝村的一块茶园里,村民李月明采完最后一茬春茶,忙着对茶园进行重修剪、施有机肥,“一个月后,这些树桩就会发出嫩绿粗壮的茶芽,让其自然生长,枝条壮实,明年春天便是满树肥壮的芽头,春茶产量增加,品质也会大幅提升,一季春茶的收成就远远超过以往全年的收入。”县茶叶工作局技术人员介绍,夏茶重剪后,茶园无病无虫,也不用打农药,增收、节支、还无农残。
就在李月明的茶园附近,咸丰奇泉茶业的会客厅,几名来自上海的客商一边欣赏古筝演奏的名曲,一边品尝老鹰红茶的甘美,琴声悠扬,茶汤红润。
老鹰茶原本盛行民间,原材料为樟科常绿乔木,《本草纲目》有“止咳、祛痰、平喘、消暑解渴”等记载。咸丰奇泉茶业加大科研投入,研发出“奇泉老鹰红茶”制作工艺,并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发明专利,深山野茶成为“武陵一绝”,市场售价高达2000元每斤。
端午前后,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咸丰硒源山茶业加工厂内,白茶收购已近尾声,绿茶加工却紧锣密鼓。兼任县茶叶协会会长的董事长罗培高告诉记者,硒源山茶业自有基地5000亩,遍布小村、高乐山、活龙坪等乡镇,今年加工春茶16万斤,其中白茶5万斤,茶农在硒源山卖鲜叶获取的现金收入有2000万元。
咸丰县在巩固“全国首个有机农业(茶叶)基地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供应基地县”、“ 全国重点产茶县”建设成果的基础上,促进茶叶产业升级转型,持续打造优质茶叶基地,全县共有茶叶基地18.57万亩,有机茶叶基地认证5000余亩,绿色食品(茶叶)进出口基地2016年续展认证5.5万亩,硒认证茶园面积3872亩,为“唐崖茶”提供了优质原料基地。未来几年,咸丰将每年发展2万亩白茶,茶园面积稳定在30万亩。
除了白茶、绿茶、老鹰茶,坪坝营镇的万亩藤茶基地,茶苗长势喜人,也已进入采摘旺季。
咸丰,这一片丰润的土地,正以浓郁的唐崖茶香,牵引着世界的感官。
来源:咸丰新闻网 记者 李维君 通讯员 廖祖英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