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至2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世界银行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2017年春季年会。在年会召开前夕,IMF发布了其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将2017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预期由1月份的3.4%上调至3.5%,而在2018年,该项指标将继续上扬至3.6%,全球经济似乎将要步入“春天”。
全球重要经济体表现可圈可点
相比IMF去年10月的预测,IMF对今年全球经济的表现更具信心。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在2016年第四季度开始加速,并且这一势头有望持续,加速的势头在发达经济体中表现更为明显。
具体而言,美国企业对未来总需求的增长更富有信心,IMF将对美国2017年和2018年的经济增长预测维持在2.3%和2.5%不变,增长率预期远超2016年的1.6%。另外,对于日本和欧元区,净出口的转好以及国内需求的回升令两者的经济表现日趋好转,IMF对于日本和欧元区2017年的经济增速预期分别达到了1.2%和1.7%。
对于英国而言,IMF预计2017年英国经济将达到2%的增长率,成为G7国家和欧元区之中除美国外排名第二位的发达经济体。报告认为,英国经济在2016年6月的脱欧公投后表现出了良好的韧性,好于IMF以及大多数经济学家的预期。但不可忽视的是,英国2018年经济增长预期仅为1.5%。报告认为,英国离开欧盟或将对英国经济造成不利影响,英镑的贬值将削弱消费者的购买力,从长期来看,贸易和移民障碍的增加以及脱欧对英国金融服务业的潜在影响都将成为干扰英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然而,相比发达经济体整体的欣欣向荣,新兴市场以及发展中经济体的情况则更为复杂。在预计将出台持续性政策支持的情况下,IMF将中国2017年和2018年的经济增速分别上调至6.6%和6.2%。与此同时,受到废钞行动的影响,印度经济活动有所放缓,巴西经济则继续深陷衰退,而能源和非能源大宗商品仍较为低迷,加之中东地区和土耳其地缘政治风险的发酵,该地区经济受到一定的拖累。
对于市场普遍关心的通货膨胀率问题,IMF也给予了解答。报告指出,大宗商品价格的回暖推高了全球通货膨胀率,全球消费者价格指数因油价和其他能源相关产品价格的上涨而逐步回升,但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核心通胀率回升较为缓慢,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无法达到各自央行所设定的目标。
风险因素仍不可小觑
尽管在报告中,IMF对于全球经济前景的乐观程度要好于去年,但全球经济面临着下行风险仍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仅小幅上调了2017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与过去10年相比,全球范围内,尤其是发达经济体的长期潜在增长率仍然较为低迷。此外,虽然近期增长或将超过预期,但是重大下行风险将继续影响全球经济中期前景。”IMF首席经济学家莫里斯·奥布斯特费尔德表示。
具体而言,在众多的下行风险中,转向保护主义的趋势最为严重,一旦保护主义对全球经济链的破坏引起更普遍的跨境合作的减少,保护主义的负面影响将不断扩大,并且全球经济增长或将因贸易和跨境投资流减少而放缓。
此外,从中期角度看,经济增长面临的风险或将更加不利。美国加息步伐加快,或将导致全球金融环境进一步收紧,从而对脆弱的经济体造成负面的影响和压力。与此同时,在部分产能过剩的发达经济体中,需求疲软、通胀率低迷、资产负债表薄弱以及生产率增长乏力之间形成了负面循环。另外,地缘政治、恐怖主义以及国内治理与腐败等非经济问题也与经济因素相互影响,进一步增加了风险的复杂性。面对重重困境,IMF始终坚持需要通过多边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重点领域将包括维护开放的贸易体系和全球金融稳定,建立公平的税收体系以及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等。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曾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