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烈玉(前左三)、王国玮(左二)等查看项目区现场
4月11日,湖北省政府参事刘烈玉、董尚荣、夏小中等相关水保专家来到巴东县,就“加强水土保持促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课题进行专题调研。省政府参事室副巡视员彭社书、调研员李修松及省水利厅有关领导,巴东县相关领导参加。
刘烈玉一行先后来到茶店子镇店子坪村、信陵镇营沱社区等水保项目区和宜巴高速楚阳隧道弃渣治理现场,实地查看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并与相关负责人深入交流,听取对省政府拟开展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等工作的意见建议。
据了解,巴东县1989年被列入长江上中游水保重点防治工程项目县,2010年被列入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首批试点县。组织实施的葛洲坝库区和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第一、二、三、五、七期小流域治理项目及以工代赈小流域治理项目等均全面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截止2016年底,全县累计完成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1382.3平方公里,完成投资额1.9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额1.02亿元。近期承担的治理任务主要是“长治”工程第八期小流域治理项目、三峡后续工作生态屏障区水土保持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等。
实施过程中,巴东按照“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唱戏、全社会参与”的格局开展项目区建设,积极探索总结出了“六个一”(治理一条流域、开发一片土地、建立一个基地、培育一个品种、成立一个水保观测试验站、致富一方百姓)的治理模式,同时形成了完备的规划设计、技术服务、质量监督、财务管理等监管体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15次受到国家、省部级表彰和奖励。但受制于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全县依然存在水土流失现状严峻、行政许可权有弱化趋势、项目投资标准低、资金统筹难度大、项目覆盖面不够等问题。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结合巴东实际和各自部门职责,纷纷提出意见和建议。大家认为,要正确处理三峡库区县生存、发展与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加大生态文明建设投入力度,迅速出台县市水土保持工作目标责任考核方案,建立省市县联席会议机制,提高监管及执法能力,建立基层监测及执法人员业务培训机制,加大水土保持执法设备装备投入力度。
董尚荣要求,水土保持与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要带着感情搞,要真搞。县委、县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满足生态优先的需求,用好各项政策和法规,依靠科学技术,将水土保持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相结合,不断强化责任落实。
刘烈玉指出,巴东历届县委县政府都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近年来取得的经济社会变化和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息息相关。她强调,水土保持工作要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通过实施目标责任制,加大《水土保持法》的贯彻落实力度;要用高的要求、严的标准,层层落实水土保持责任;通过联席会议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要统筹农业、旅游等方面政策,继续开创水土保持工作“十三五”新局面。
刘烈玉表示,将认真总结梳理本次调研成果,归纳巴东经验、困难和思路,为省政府制定决策提供合理建议。
来源:长江巴东网 记者 谭海涛 通讯员 吴敏
(责任编辑 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