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该活动是在中央金融团工委推动协调下,由中国银监会、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共同开展,旨在针对校园金融乱象,切实加强青年学生的金融基础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理性消费、维护个人信用的意识。
当下,一些网络借贷平台、民间借贷、高利贷等不良不法机构打着“校园贷”的名义,将黑手伸向校园,其中不少采用虚假宣传的方式,以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在校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导致高额罚息、裸条催收、暴力催债等事件的频频发生,严重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甚至出现了危及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
据统计,2016年二季度,金融理财类诈骗总金额达1500多万元,其中90后的网络受骗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44.7%,社交网络受骗的用户有明显低龄化趋势。据第三方诈骗举报平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大学生网络受骗占比51.7%,大学生群体是受骗重灾区。
去年10月份,银监会等6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网贷整治工作的通知》,从校园网贷业务整治、加强违法查处、加强网站监测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部署,特别是对加强风险警示和教育引导提出了明确要求,监管之手开始发力。今年1月份,银监会、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的通知》。
中央金融团工委主要负责人陈琳表示,治理校园金融乱象既要治标,也要治本。如果说加强金融监管、打击不法违规金融机构是治标,那么开展“送金融知识进校园”活动,帮助青年学生形成正确的财富观、消费观和金融理念,则是从源头上堵住校园金融风险的蔓延态势,让青年学生有识别金融风险、远离金融诈骗的能力,标本兼治,共同为青年学生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金融环境。
来源:金融时报
责任编辑:曾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