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打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对完成全年攻坚任务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1月24日,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恩施州脱贫攻坚暨驻村帮扶动员誓师大会召开,以“九大行动”夺取“春季攻势”的胜利。
以月为期早行动
“春季攻势”,有“攻”才能成“势”。应该怎样“攻”呢?
首先,思想要跟上。恩施州委、州政府第一时间组织学习贯彻中央、省委部署及相关精神,第一时间动员部署,明确由州委书记李建明任政委、州长刘芳震任指挥长,主管脱贫攻坚工作;组建10个专项工作组,分别由1名州领导负责,抽调14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
自“春季攻势”启动以来,恩施州结合实际,以月为期,以上率下开展“九大行动”,即召开一次贯彻落实会、开展一次调查研究、开展一系列现场办公活动、开展一次走访慰问活动、落实一支帮扶队伍、召开一次专题研究会、形成一份脱贫规划、上报一份工作总结、开展一次业务培训。
加强队伍培训、提升帮扶能力是重要环节。
春节前后,州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将培训作为督办落实的主要内容,全州各级各部门将培训纳入重要议事日程。
截至目前,全州8县市完成各层级驻村工作队伍扶贫业务培训。其中,2月下旬,在全州乡镇党委书记、镇长等培训中,李建明、刘芳震和分管副书记、副州长等,分别就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了专题辅导。
培训的意义在于推动工作落实。
恩施市红土乡是恩施州高山片区之一,也是恩施州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
3月24日,红土乡党委书记张涛正在去村的路上。谈及培训学习,他深有体会:“收获很大,脱贫的信心和决心更足了。脱贫工作不仅要放在心里,更要落实到行动中。目前,全乡脱贫规划确定,10万余公斤马铃薯种子种下去了,29个民生项目动工了,‘十三五’争取到公路建设资金1亿元、水利工程建设资金4000万元……”
仅州委党校就举办精准扶贫专题讲座100余场,集中培训8000余人次。去冬今春,恩施州多次受邀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组织的全省干部培训交流。
调研督导蹲一线
不打无把握之仗,只有调查研究、运筹帷幄、调兵遣将、粮草同行,才能为打大胜仗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恩施州印发《2017-2019年度州领导带州直单位帮扶贫困村工作方案》,实现455个贫困村近50万贫困人口结对帮扶全覆盖,州领导以身作则、带头落实。
1月24日全州脱贫攻坚暨驻村帮扶动员誓师会后,州委书记、州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建明第一时间到扶贫联系点恩施市白杨坪镇洞下槽村调研,研究帮扶举措,慰问困难群众。
“生活状况和身体状况如何?”在低保户龙克林家,李建明关切询问老人,得知龙克林夫妇与孙子相依为命后,李建明勉励他们坚强面对生活,培养孩子成人成才。在慰问困难老党员赵尔和、冉瑞春时,李建明勉励老党员不忘初心,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利川市汪营镇清江村,是州委副书记、州长刘芳震的联系点。春节前,刘芳震到该村调研,对精准脱贫“把脉问诊”。
春节前后,州“四大家”36名领导带领132家州直部门近3000名干部职工奔赴110个重点贫困村,8县市“四大家”领导及有关部门、各乡(镇、办)主要负责人,入到户、访到贫、看势头、找到路、排工期,有效夯实帮扶责任。
“走快点,我们要加快速度,多走几户。”这是利川市汪营镇大沟村“第一书记”左刻非进村常说的话。
大沟村平均海拔1600米以上,地势如其名,中间是一条大沟,道路坑坑洼洼,有几个小组要从外村绕行,想要把全村跑完,骑摩托车至少要3天。从农历正月初十进村,左刻非半个月走访了180户554人,成了大沟村“村情民情小灵通”。在扶贫队、村干部、村民共同努力下,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3月初完成征地……
3月23日晚7点,左刻非才从农户家回到住处。他接受采访时说:“剔除了8户,增加了1户,二组的钟超,50多岁还是单身汉,老房子成了危房。”
左刻非的工作,是整个“春季攻势”奋战一线党员干部的缩影。
截至3月13日,恩施州数据信息清理、回退工作进展顺利。
目前,州、县驻村工作队指导驻点贫困村完善了2017年度计划,制订了帮扶计划、建立了项目库,初步拿出了“短板”解决办法。
现场办公补“短板”
3月16日,咸丰县高乐山镇白岩村十三组,脱贫攻坚现场办公会开了3个多小时。
“发展垂钓旅游是我们百年难遇的机会,既能聚集人气,又能带动就业增收,我绝对支持。”该组村民杨文军说。为带动贫困户就业,在工作队争取下,该村引进投资商发展垂钓,90%以上的农户赞成征地。
州财政局驻村干部魏广积说:“村里有15个小组,从动员种茶到制定规划,这种解决问题的现场办公会开了很多次。”
以恩施市崔家坝镇为例,现场办公22次,召开小组会49次……
在“春季攻势”中,恩施州以问题为导向,破解“短中之短”拔穷根。
按照“三年规划、一年下达、分步实施、鼓励超前”要求,统筹解决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截至2月底,全州下达2017至2019年计划,农村公路建设不低于1.2万公里,其中2017年建设3500公里。
完善农村公共服务政策体系。每年从州级财政列支专项资金,培养小学教师300名,从贫困户中定向培养医护人员50名,力争2020年前,解决农村贫困代际传递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
优化产业布局,推进“121+X”产业扶贫利益链接机制,带动贫困户增收。目前,全州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3900多家,覆盖贫困人口10万余人(户)。
以“五个一批”“十大工程”为载体,“缺什么补什么”“差什么建什么”。同时,充分利用过桥扶贫贷款资金,提前实施周期长、投入大的扶贫项目。
同时,针对扶贫小额信贷规模不大、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引导不够等问题,继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出台扶贫小额信贷创新政策,探索保险扶贫有效方式,出台政策激发各界参与扶贫,着力推进高山片区综合扶贫。
这个春天,走访、调研、指导、服务,恩施州脱贫攻坚不怕“硬骨头”;深山里,党员干部组成的“尖刀班”,破“壁”攻“垒”,攻势如潮,为确保赢得全胜而奋战。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冉运芳 通讯员 向大吨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