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钟情于品茶的乾隆皇帝也许不会想到,因为一杯伍家台贡茶,位于宣恩县的万寨乡伍家台村为此而备受恩泽,连片成山的有机茶园不仅养活着一代又一代的茶农,这座藏于深山的传统村落渐渐迎来一批又一批的游客。当茶叶遇上了乡村旅游,一个村庄的华丽转身就此发生。
在宣恩,与伍家台村一样,以茶之名而蝶变的村落还不在少数。椒园镇水田坝村的平坝茶园与千户土家相映成趣、晓关侗族乡西坪村千亩茶园似“西兰卡普”、万寨乡金龙坪村有机茶园成为乡村旅游主力军……
宣恩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水土,云雾,山风,非常适合茶树生长。而因土壤富含硒元素,一直以来,“富硒”、“有机”便是宣恩县茶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近年来,宣恩按照“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培植专业合作社、拓展市场空间,把茶产业培育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随着茶叶市场的拓宽,茶叶企业的增强,茶叶品牌影响力的扩大,茶叶产业链条正不断向深延伸。
跨越历史长河,贡茶美誉至今风韵犹存,“伍家台贡茶”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宣恩先后获得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系列荣誉。“贡茶”的称号实至名归。
而对于宣恩人来说,一片片茶叶,铺就的是一条条脱贫攻坚之路。每年清明节前,茶农们忙得不可开交。黛绿的茶园弥漫着清纯的茶香,嫩绿的芽茶更饱含着家庭的希望。目前,宣恩全县茶叶面积达22.2万亩,每亩为茶农带来5000余元收入,发展茶产业成为撬动精准扶贫的有力杠杆,经这几年摸索,种茶、制茶已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在做活“茶经济”的同时,宣恩还依托乡村休闲旅游,高唱“山水戏”,以茶为主题,以生态茶园为载体,以旅游为内容,以市场为动力,将茶园建成旅游景区,将茶产品开发成旅游产品,将茶文化打造成旅游品牌,实现茶旅产业融合,全力促使茶产业、茶经济、茶旅游、茶文化的正迈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
因为茶旅融合,山城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四年前,万寨乡的茶农周裕楚第一次知道,宣恩的茶叶也有了专属的节日。2013年3月,宣恩首届贡茶开园节在伍家台村隆重开幕,近千名游客走进茶园,寻根贡茶文化,体验采摘乐趣。经过连续三届贡茶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宣恩茶旅融合已初具规模。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人文风情,为贡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近年来,宣恩茶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茶叶产量逐年增加,茶农们在一片片绿野里看到希望,小小一片叶子不仅让当地老百姓增收,还带动了一股乡村旅游热潮,老百姓们开起了农家乐,制起了手工茶,收入越来越客观。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十三五”期间,宣恩将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尤其注重“农旅融合”的带来的叠加效应。将“茶”与“旅”结合起来融合发展,以旅兴茶,以茶促旅,让百姓的袋子鼓起来,让村庄的风情靓起来。
漫山都是茶,满目都是景。眼下,又是一年采茶时,勤劳的茶农指尖跳跃在芽茶之间,游玩的客人脚步穿行在茶园里外。站在茶园高处瞭望,远处的山,碧色还挂着雾霭,如身在画里;近处的屋,白墙红瓦翘着木檐,炊烟四起。对于从都市或城镇来游玩的客人来说,如斯场景,便是春天里最惬意的享受了吧。
来源:中国宣恩网 作者:宋文 刘亚丽
(责任编辑:文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