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居首,农村为基。作为贫困农业大县,投身全面小康征程,人们对巴东农村未来充满诸多期待。
去年以来,巴东县广纳民意、集思广益,通过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企业、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决定2017年在农业农村工作中,全力办好十件实事,解发展难题、助经济增长,得民众之心。
那么,这“十件实事”是什么?3月19日,记者从巴东县农业部门了解到,与以往“十件实事”不同,此次确定的实事不仅仅局限一件事,而是重在解决一类事,内容更丰富,“干货”更多,突出了“农业供给侧改革、精准脱贫攻坚”,回应了人民群众新期待。
全面完成2017年精准脱贫任务
通过实施“五个一批”“十大工程”(整村推进工程、职业教育培训工程、扶贫小额贷款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电商扶贫工程、旅游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工程、特产扶贫工程、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工程、龙头企业带动工程),实现39个重点贫困村出列、12534户39168人脱贫销号。
重点发展茶叶、柑橘、畜牧、银杏、核桃、烟叶、药材、蔬菜、乡村旅游、光伏等产业,带动63898户次198047人次发展增收;启动5488户15568人易地扶贫搬迁;落实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1447人,发放贫困户生态补偿资金2518万元;对23800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实施教育资助4360万元;通过低保、五保政策兜底11960户24284人,通过医疗救助扶持7956户9100人,实现应保尽保。
加快“610”工程板块基地建设
建设标准化优质高效茶园1.2万亩;新增示范管护柑桔2万亩,续创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柑橘)标准化生产基地3万亩,打造5万亩优质柑橘产业带;投资700万元开展核桃管护物资补助;种植两烟面积4.43万亩,实现烟农总收入1.5亿元以上;新建设中药材GAP高效示范基地1万亩;年出栏生猪78万头。
大力培育新型农业市场主体
推进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新增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家。
新培育县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30家、示范家庭农场1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累计达到200家,示范家庭农场累计达到120家。
推广“十大”实用农业技术
巴东不仅山高坡陡、耕地质量差、水土流失严重,且自然灾害较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确定“十大”农业实用技术,予以重点推广。
这“十大”农业实用技术分别为:茶叶绿色生产模式与加工集成技术、柑橘园提档升级增效集成技术、粮(油)改饲高效种养技术、马铃薯深沟高垄地膜全覆盖栽培技术、双低”油菜轻简化栽培技术、规模化养殖场绿色养殖和疫病净化技术、蔬菜“两减”提质增效集成技术、烟叶生产提质增效一体化技术、“三沼”综合利用生态种养技术和农作物主要害虫灯光诱杀技术。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重点从供水网、供电网、交通网、供气网、排污网、信息网六个方面夯实农业农村基础。
完成野三关车沟水库、溪丘湾三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启动绿葱坡田家坪水库、罗溪坝水厂恢复改建工程、溪丘湾人畜饮水示范工程、水布垭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建设;解决12358户低电压、供电卡口等问题;巴野公路、水布垭清江大桥建成通车,启动348省道快速通道建设、巴鹤公路长岭至金果坪段改造工程,硬化500公里农村公路;全面落实乡镇污水全覆盖工程,改扩建县城区污水收集管网12.1公里;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含社区)光纤全覆,实现4G网络覆盖率100%。
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重点推进“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土更净、城乡更美”五大专项行动。
完成总体绿化造林2.88万亩,创建绿色示范村12个,完成退耕还林6万亩;启动沿渡河镇红砂河治理工程,完成巴水源地在线监控二期工程、两溪坪水源地保护工程,实现县境内所有河段河长制全覆盖;开展非煤矿山企业以及规模以上工贸企业大气污染治理,淘汰95%以上黄标车,全面供应国Ⅴ标准燃油;实施土壤酸化治理项目,核心示范面积5000亩,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0万亩;实施5000户农村危房改造,推进牛洞坪、穿心岩、北界等3个美丽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启动水布垭镇三里城、茶店子镇洞坪、野三关镇木龙垭、清太坪镇郑家园等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建设。
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组织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扫干净、摆整齐、讲规矩”“做文明有礼巴东人”等活动,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创评工作,完善村规民约,大力倡导不燃放烟花爆竹、不建豪华墓园墓碑、不赌博打牌、不整无事酒席、不乱扔垃圾、不“五堵三闹”、不虚假欺骗,促进乡风文明;开展“脱贫攻坚先进”“十大创业能手”“十大诚信标兵”等先进模范评选活动,激发向上、向善、向美、向好正能量。
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任务,完成农村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建成巴东县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完成1个村土地经营权一证变三证和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全县土地经营流转、土地托管面积累计达到10万亩。
强力推进农村电商发展
争取申报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大力推进信陵镇、野三关电商产业园建设,引进线上线下企业50家;全年建设、提升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120家,配套完成物流进村。组织开展电商人才培训20期2000人次以上;组织编制巴东农产品上行方案,培育巴东农副产品“网货”品牌3至5个,实现电商销售农副产品2亿元目标。
强化村级基层组织建设
力争今年底实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每年转化提升不低于10%比例的村级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储备库,推行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能力测试”制度,健全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实现50%的村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
来源:长江巴东网 记者 谭平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