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三治”合一:构建鹤峰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2017-03-09 11:18 云上恩施

鹤峰县邬阳乡百鸟村“道德·法治讲堂”。

大路坪村村民在文化广场锻炼身体。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近两年来,鹤峰县在已有的法治工作的基础上,以“律师进村、法律便民”服务活动为契机,由村民自发组织法务工作联络组和矛盾纠纷义务调解员等,建设法治乡村;以“最美”系列评选活动为平台,抓道德传播;开展村民自治,自发成立“两团一队一会”,即乡贤道德评判团、村民自治议事团、雷锋志愿服务队、五老协会(退休教师、医生、干部、退伍军人及老党员),参与处理村里的各项事务。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探索出了鹤峰基层社会治理的新模式。

法治进村入户 保障村民权益

自2015年起,鹤峰在“律师进村、法律便民”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四级法治网”——乡镇有一个法律顾问团、村有一个法务工作联络员、组有一名矛盾纠纷义务调解员、户有一名法律明白人基层治理模式,将农村社会治理引入法治化轨道。

“这几天我很关注全国两会,平常就看书、学法、学政策,参加‘主题党日’活动……这样一来,在处理群众矛盾纠纷时,大家才会信服你。”80岁的老党员高云书是邬阳乡斑竹村老支书,也是矛盾纠纷调解小组义务调解员,每天学法学政策是他的必修课。作为“和事佬”,组里大小纠纷,他大都能用情、理、法将其化于无形。

2015年,该村两村民因争水源引起纠纷,拖刀动斧相向。高云书第一时间赶往现场相劝,跟他们摆事实、讲法律、叙亲情,双方最终重归于好。

该村在外创业人士陶全清因自家林地与村民产生纠纷,虽用法律手段要回了田地,却震惊于父老乡亲淡薄的法律意识。后来,她捐款20万元,在家乡邬阳建立法德教育基地,开设“道德·法治讲堂”。该乡充分运用讲堂,共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2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达9000余人次,148名义务调解员调解一般矛盾纠纷共30余起。

2016年9月,邬阳乡斑竹村村支书张成为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为异地搬迁户黄思德协商调解工伤治疗费2万余元。

近年来,鹤峰县着力打造特色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建“四新八无”(即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公民,建设新家园;无非法上访,无阻扰施工,无安全责任事故,无政策外生育,无违规整酒,无违规建房,无群体性事件,无重大治安、刑事案件)法治文化广场3个,文化墙12个,法治文化步行街1条,法治文化小区10个,普法书屋、法律宣传橱窗遍及乡村。

走进全国文明村镇——鹤峰县中营镇大路坪村法治文化广场,“美、礼、和、德”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宣传橱窗、文化墙、景观石等处,法德知识随处可见。

鹤峰县委政法委联手邓飞“儿童安全基金”公益团队,在该县48所小学开展综合安全宣讲活动,为该县10422名小学生送去“护身符”。

燕子镇成立“满成工作室”,发挥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全国十大法治人物、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易满成这一典型影响力,创新听证方式,通过视频连线化解矛盾,开展法德教育、提供法律咨询、开展心理疏导,参与研判、化解重大疑难问题。

评选“最美”系列 营造良好乡风

“无益之争退一步,天高地阔;有碍团结让三分,义重情长。”在鹤峰县邬阳乡16个村的“道德·法治讲堂”内,都挂着这样一副对联。据了解,该乡还邀请道德模范人物、最美家庭代表、律师等,宣讲法律或道德,用身边人的“小故事”传递“大精神”。

鹤峰县各村均成立了乡贤道德评判团、村民自治议事团、雷锋志愿者服务队、五老协会(两团一队一会),发挥离退休干部、知识分子、企业家、老党员等乡贤示范作用,参与社会治理,增强基层社会合力。

2016年,邬阳乡百鸟村留守老人邓凤山因病在医院去世,远在浙江的儿子接到村里的通知后,立即买票往家赶。“当时我们红白理事会的成员迅速召集村里的壮汉,将老人家的大门撞开后,将其家里的锅碗瓢等一切能用上的工具全部搬出来,然后开始操办老人的后事。”红白理事会成员潘国州介绍说,邓凤山的儿子和儿媳3天后才赶回来,发现乡亲们已将母亲的后事料理好,感激不已,连连致谢。“早一天帮他们料理好母亲的后事,也就多给他们省一笔钱,乡里乡亲的,相互照顾都是应该的。”潘国州说。

自2013年以来,鹤峰县先后评出40位“最美鹤峰人”,40户“最美家庭”和12个“最美乡村”,李越娜等4人当选“湖北好人”,王艳被评为“第六届全国孝老爱亲之星”,周吉然荣登“中国好人榜”。

“尊卑有礼、勤俭持家、互助乡邻、严课子孙……”下坪乡岩门村周家大院,八条淳朴家风刻于大院。院子历经500年沧桑,孕育的12代土家族人恪守淳朴家风,人才辈出。全州“践行三严三实,讲好恩施故事”巡回宣讲第一讲在这里开讲,每年近千名游客前来观光,周边百姓到此学习。

村民自治共管 共建幸福家园

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最终都是要将社会治理重心下放到村、社区,实现村民自治。

扩大自治主体,健全自治组织,畅通自治渠道,这就是鹤峰路径。村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自治组织各司其职又相互协作,凝聚村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强大合力。

各村除成立“两团一队一会”外,还结合实际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六城”同创协会、全域有机食品协会等特色自治组织,对村级财务公开、公益建设、集体经济、产业发展等民生事项开展民主协商;构建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市场信息、生产技术、转移就业土地流转、生产资料等方面的服务信息;关爱和扶持贫困户、五保户、“三留守”、残疾人等困难群体。

“这些年农药残留超标,让人们患癌几率增大。我们村现在实行全村无农药种植,每家每户相互监督,前段时间一户村民在田里喷洒农药,全域有机食品协会对其进行了劝阻和教育。现在村里没有一户人家再使用农药。”邬阳乡百鸟村67岁的老党员陈佰丰说,从兽医工作岗位退休的他,如今是该村全域有机食品协会会员,同时也长期为农户提供畜牧相关知识和服务。

“158万元修入户公路,村委会有没有从中牟利?”2015年,国家拨专款给邬阳乡百鸟村修入户公路,不少村民提出这个疑问。对此,百鸟村村民自治议事团到相关部门探查,重建村民对村委会的信任。2016年7月,暴雨致村级公路塌方,“两团一队一会”成员第一时间开展生产自救,疏通了受灾最严重的5户人家的出行公路,确保全村组级公路畅通。

“村风要文明,不要歪理邪说;遵纪要守法,不要非法上访……”这是大路坪村村民的文明行为规范。“曾经脏乱差、整无事酒、铺张浪费、打牌赌博到处可见,可谓臭名远扬。”“三治”融合深入推进后,大路坪村跻身全国文明村镇,村民们都引以为豪。

据了解,在鹤峰县,205个村的村民委员会都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制定了《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抵制迷信,遏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推行健康、文明、科学的新生活方式。

来源:恩施晚报

(责任编辑 郜月飞)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