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高招实招迭出 湖北县域金融工程全面开花
2017-03-01 09:03 云上恩施

金融产品创新盘活僵化资产

由于中小企业实力较弱,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过去很少给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不得不转向利率更高的民间金融,导致长期面临“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全面实施县域金融工程以来,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出高招实招妙招,提升当地贷存比。

在湖北省通山县,当地政府设立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管理中心,当地银行与金融机构配合设计并推出了“精准脱贫贷”“扶贫贷”等多个信贷新产品。

通山农商行以担保形式向湖北天宇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发放小额精准脱贫贷100万元,解了该公司香菇产业基地购买原材料的燃眉之急。“精准脱贫贷不仅让我们得到了金融支持,挂靠公司的贫困户也有了依托。”天宇农林公司负责人连连点赞。

武汉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叶永刚表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金融资源开展金融与实体经济对接,各地政府通过对农业资源进行确权赋能,把以前银行不能作为抵押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林权、农村住房所有权及宅基地使用权等各类僵化资产变成可抵押可融资的活资产,大幅加速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推动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2016年,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902亿元,同比增长23.3%,增速位列全国第三、中部第一。

“金种子”计划鼓励县域企业直接融资

湖北省通过实施上市公司“金种子”计划,鼓励县域企业到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引导县域企业与各类金融要素市场进行对接,吸引股权投资,降低企业财务杠杆,减少融资成本。

以红安县为例,2014年8月,红安6家企业在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形成“大别山红色板块”;2016年11月,“红安县生态农业旅游板块”又正式在四板启动。

去年12月底,恩施州最新一批12家企业登陆四板,这些企业来自恩施市、利川市、巴东县和咸丰县。其中,巴东县在我省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实现了零的突破。

放眼全省,多个县市推动特色县域板块在四板挂牌,诞生了“监利县域经济成长板块”“老河口市科技板块”“谷城县科技板块”“阳新新型农业板块”等。四板挂牌县域企业1685家,占全省挂牌企业总数的89.3%;县域企业完成股权融资457.2亿元,占四板融资总额的80%。

县域企业纷纷走向多层次资本市场。截至目前,全省县域上市企业共有15家,占全省上市企业总数的15.6%;新三板县域挂牌企业66家,占全省挂牌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

“政银保”合作联动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要想保证县域金融工程长期健康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通过加强政府支持的担保体系建设,提高为小微企业担保的能力,形成抗风险能力较强、管理水平较高的担保、再担保体系,以此来促进银行贷款的发放、促进民间投资与风险防范,推进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建立风险分担机制,最终构建成一个‘政银保’合作贷款体系。”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胡俊明表示。

在枝江市,当地“政银保”联动合作,建立联合审贷制度,加强贷前调查和贷后管理;严格落实风险分担比例,强化风险控制责任;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借此保证营造出一个更加健康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同时,湖北省对金融机构的生态建设进行正向激励导向,对全省县(市)进行信用评级,被评为最佳金融信用县(市)的能够更容易获得银行的信用贷款。

数据显示,湖北省有20个县(市)被评为最佳金融信用县,这些县(市)的贷存比高于全省平均贷存比5.77个百分点。

来源:湖北日报

责任编辑:曾琴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