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 砥砺前行,全面小康
——州第七次党代会报告解读
今后五年,恩施州明确打造“一谷、两基地、三示范区”的形象定位。“一谷”即“世界硒都·中国硒谷”;“两基地”即全国知名的生态富硒产业基地、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三示范区”即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
今后五年,恩施州发展的奋斗目标是: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30个自治州“第一方阵”。如期实现脱贫目标,确保与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生态治理取得明显成效。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民生保障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全面加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成效,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明显提升。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推进生态特色农业。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加快生态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生态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一批农产品收储、加工园区,建立农业生产、研发、加工、物流一体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
实施“主体提升”和“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扶持壮大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大力发展“硒+农业”,强化硒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打造和提升一批富硒农产品,提高恩施富硒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以建设“华中地区重要的洁净能源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使之成为恩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大力推进风电项目建设,加大风电资源开发统筹力度,优化风电资源开发布局。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探与开发,力争建成国家级页岩气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积极推进国家电网公司“阳光扶贫行动”巴东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快完善能源通道及网络建设工程,提高能源保障质量和效益。
提升生态文化旅游业。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推进大旅游、大文化、大健康产业发展,努力把我州打造成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和生态文化健康休闲旅游胜地。加强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古村落(村寨)的保护、传承和利用,放大唐崖土司城文化品牌价值,精心打造一批具有土苗风情特色的文化地标和文化景观。积极打造“智慧旅游”产业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和智慧旅游综合服务平台,努力把我州建设成为武陵山旅游集散中心。
培育现代新兴业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引领作用,推动“互联网+”与特色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等产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培育“互联网+”经济。加快电商物流产业发展,支持农村快递业发展,实现“村村建邮站、村村通快递”,努力成为武陵山区重要物流商贸中心。着眼建设武陵山区域特色金融中心目标,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鼓励各大银行机构继续做好“茶商通”“旅游扶贫贷”“小微企业集群贷”“小额扶贫信贷”“精准扶贫过桥资金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
关键词 协调发展
实施“南与北”联动发展。推动南4县和北4县市整体发展,因地制宜做好区域互补、南北联动的大文章,不断提升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严格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县市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产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打破州域经济发展地缘限制,探索州城与各县市联动发展机制,开展在州经济开发区“飞地经济”试点。
推进“城与乡”统筹发展。加快构建一主两副、中心县城、乡镇集镇、中心村(社区)“四位一体”全域新型城镇体系。坚持就近城镇化原则,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让城镇更多地吸纳农村劳动力,有序推进农民变市民。大力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启动并建成一批生态公园、公路、公交、公厕,提升城镇居民舒适感。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着力建成一批特色村寨和特色小镇,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加大“六城”同创力度,积极推动创建成果向城乡社区和农村延伸,进一步提升城乡精细化建设管理和人性化服务水平。
促进“硬与软”协调发展。实施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繁荣文化艺术创作,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加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大力推行“文化+”模式,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科技融合发展,提高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深入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持续办好“道德讲堂”,大力推进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建设。
关键词 创新发展
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
机制创新释放改革红利。深入推进恩施龙凤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转型升级,继续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加快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巩固提升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成果,促进公正司法。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扩大有效供给。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
创新创业激发发展活力。坚持以创新支撑创业、以创业推动创新,全面优化创业创新制度环境、平台环境和文化环境,着力建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地。大力支持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培育一批具有市场眼光、开阔视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民营企业家队伍。完善各类扶持政策,建立政策协调联动机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催生一批新的市场主体。积极传播创业知识,弘扬创业精神,树立创业典型,努力形成全民创家业、办企业、干事业的生动局面。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主动融入区域大格局。主动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加强与武陵山经济协作区、三峡城市群、龙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咸黔经济协作区等区域经济合作交流,大力支持口子镇建设,努力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合作格局。加快大通道建设,加快实施安恩张、昭黔恩铁路建设项目,争取咸来高速、利咸高速尽早动工,争取巴张高速立项获批,打造内畅外联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开展机场迁建前期工作,推进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扶持开发国际国内新航线,打造区域性航空旅客集散枢纽和综合交通节点。全面推进多式联运,尽快实现公铁直达、江海直达,形成恩施连接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4小时交通圈”,构建武陵山内陆开放高地。
持续深化经贸大合作。加快对接国家长江经济带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加快推进检验检疫基础设施建设和海关筹建工作,加快对外开放口岸建设力度,积极构建对外开放的大通关体系。抢抓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战略杭州市对口支持机遇,加大州县主动对接和全方位协作力度。充分发挥商会纽带作用,突出招商引资和引才引智,深化与央企国企、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广泛合作,支持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扩大劳务输出。充分利用鄂港澳粤经贸洽谈活动、湖北台湾周等重大合作平台,巩固和扩大“中国硒博会”成果,把硒博会办成开放合作、展示恩施形象的平台。
积极营造服务大环境。积极对接湖北自贸区和重庆自贸区建设,加快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密切政银企合作,引导企业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引导银行加大信贷投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重视政府信用、政策制度、产权关系、法律执行、技术标准、人文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切实提高创业投资的吸引力。
关键词 共享发展
聚力脱贫攻坚造福于民。创新精准扶贫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严格督查考核问责,加大政策执行监督检查力度,确保2019年前10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29个重点贫困村、8个贫困县(市)全部脱贫。
强化生态建设还绿于民。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全面实施生态修复,进一步拓展城市绿化空间,努力建设山青、水绿、天蓝、地净、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家园。加快发展生态型产业,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推动环保工作法治化,加大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力度,严密防控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切实用制度守护好绿水青山,让恩施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发展社会事业服务于民。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着力解决“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大力发展民办教育,高度重视特殊教育,支持湖北民族学院、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加快发展,努力构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大学教育协调发展格局。大力推进“健康恩施”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州中心医院、民大医院建设,努力把恩施建成武陵山医疗中心。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二孩政策。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快建成覆盖城乡全体居民、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
完善民主法治聚力于民。坚持依法治国,大力推进“依法治州”,加快“法治恩施”建设进程,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共同推进,大力实施“七五”普法,提高全社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完善“三位一体”基层治理方式,扎实开展领导下访、书记陪访和律师三进活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