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踏访荆楚新农村:告别脏乱差旧貌 绽放不同于城市的美
2017-02-04 15:51 云上恩施

图为:在钟祥九里回族乡杨桥村,每个自然湾都有一处村民自建的乡村休闲景点。图为朱家台景点一隅。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俊华摄

远安县茅坪场镇翟家岭村,一直保持着完整的民俗传统。这个村整旧如旧,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网友供图)

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俊华

再过几天,春运大幕开启,神州大地上将再一次出现从城市回乡村的人群大迁徙。在这乡愁浓得化不开的季节,从外地返回湖北的游子,将会看到一个熟悉而陌生的美丽家园。

2013年底,我省开展县域农村生活垃圾城乡统筹治理工作。3年过去了,我省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年前夕,楚天都市报记者走访江夏、蔡甸、随州、宜都、远安、钟祥、京山、天门、仙桃等县市(区)乡村,目睹了“美丽家园、清洁乡村”为新农村建设注入的希望和活力。

  最美村湾安放最醇厚乡愁

曾几何时,乡村一度成了“脏乱差”的代名词,人们争相远离。

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朱家台村民朱阳说,印象里农村就是穷山恶水、脏乱差。他和乡亲们外出谋生,尽管在外生计艰难,但一想到没有生机和希望的家乡,只得咬牙在外坚持。这两年,朱阳看到家乡治理得山清水秀,往来经过村庄的游客渐渐多起来。他果断从县城回村,经营起一个农家菜馆,去年收入30余万元。“如果在家乡能看得到希望,谁也不愿背井离乡。”

江夏乌龙泉街新农村村,村支书李治龙多年在外经商,事业很有成就。近几年来,家乡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李治龙回乡后自掏腰包为村民改造住房,并投资4000多万元打造乡村农家乐园。他计划将村子建成一个旅游型农家庄园,带领村民一起赚钱。

随州府河镇白河滩村,村民张吉德在外经营房地产,完成财富积累后回到家乡,将村民们的土地流转过来,然后为村民集中建起住房。腾挪出来的土地,全部用来种植花圃苗木。除了每月付给村民土地租金,还聘请村民养护苗木。村里的路灯、道路、绿化、池塘等公共设施,都是由他维护,现代化庄园格局初现雏形。

宜都市住建局副局长孔国庆说,随着农村环境大幅改善,社会资源和政府注意力向农村倾斜,许多根在农村的人重新找到了乡愁寄托的地方。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成功人士返归乡村,在为乡村注入活力的同时,也会感受到乡村经济在产业格局中的强大支撑力。

  最小切口带动最大的管理

几年前,谈起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谁都以为这是小事。

蔡甸区中法生态城管委会彭家山村村民童腊香说,早些年,他们村的清洁卫生工作,每年只有零星的十几天是非常重视的——搞评比活动,或是上面来领导检查。平时,村民们不会觉得随处可见的生活垃圾有什么不好。

2009年以来,随着武汉“城管革命进农村”,像彭家山村这样的乡村环境卫生,得到空前程度的重视。蔡甸区城管委副主任明勇介绍,对于乡村环境卫生,其实历年来都有投入。哪怕每年为应付评比和检查,花费也并不少,而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却没有真正得到改善。痛定思痛,政府部门决心制定长效机制,既要经济发展,也要环境美化。

清洁乡村的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村民没有保持环境卫生的习惯和意识,基层部门没有治理环境卫生的动力。为了推动这项工作,蔡甸区政府成立由区长挂帅,分管副区长具体负责,各相关职能部门、街乡镇、园区主要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指挥、调度全区的村湾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蔡甸区城管委制定了考评细则,既针对管理部门和管理者,也针对管理对象和参与人员。

江夏区城管委主任范汉斌形容,自省住建厅开展创建“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以来,全省各地各级政府都将该项工作列为“一把手”工程,各地都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可以说,小小的垃圾治理工作,带动了最系统的管理工程。

  最表面工程激发最深度变革

去年12月底,记者走访江夏、蔡甸、随州、宜都、远安、钟祥、京山、天门、仙桃等县市(区)乡村看到,整洁的卫生环境已是乡村的基本面貌,许多乡村还形成了一村一景、一村一品的现代村落特色。随着乡村面貌的改观,许多乡村的生产模式也在发生巨大变革。

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杨桥村属丘陵地区,村庄错落有致,村容洁净,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绿树成阴。桂花、广玉兰、香樟、紫薇等30多个品种的景观树,遍布村庄。村支书李兴贵介绍,在“美丽家园、清洁乡村”的大背景下,他引导群众把“净化当家事办,绿化当产业干”,打造了一个“垃圾不出户、秸秆不出田、花树满山跑”的村庄。

京山县孙桥镇沙岭湾,村干部带领村民依托水域、树林,充分利用农家废弃生产资料、坛坛罐罐,将村庄打造成农家园林。村支书祝吉波的理念是“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用农村的质朴风貌吸引城里人来旅游消费。

远安县茅坪场镇翟家岭村,本是一个40余户的自然村落,村民全为翟姓,系早年由江西迁来远安,一直保持着完整的民俗传统。村落自然环境保持完好,古树参天、环境优雅。远安县将这个村整旧如旧,改造得十分古朴洁净。如今,这个世代靠山货维生的村落,也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

在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行动中,天门市政府采取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模式,也取得很好的成效。该市将农村生活垃圾的收集、压缩、转运全部进行外包,通过招投标,与一家上市环境工程公司签订了外包服务合同。由该公司负责全市垃圾的转运处置工作,政府付费并行使监督职权,实现了专业公司做专业事的格局。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清洁工程在改善乡村外在面貌的同时,也激发着乡村发展求新求变的内在动力。

  记者手记

  农村应有不同于城市的美

一路9个县市(区)的乡村走下来,算得上一趟眼睛与心灵的旅行。

远山,近村;小河,青草;土屋,炊烟;牛羊,农家……这些常为诗画家所垂青的乡村情景,更多的时候是被脏乱所蒙蔽。我们一边在怀念农村的静美与闲适,一边又在逃避家乡的落后和闭塞。

如果说过去的农村像一幅沾满尘垢的风景画,随着“美丽家园、清洁乡村”工作的推进,这幅画正在被擦拭干净。即便是简陋的村道,现在也变得整洁有序;同样的土墙黑瓦,如今也透着古朴淡雅; 树有树的庄重,草有草的活泼……

估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政府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记者在走访中深切感受到,这是政府重视农村工作,激活农村潜力的最佳切入点。事实上也是如此,“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由表及里,刷新政府对农村的管理模式,带动了社会资源向农村的倾斜。

目前看来,这项工作在农村产生的成效远远超过了当初的预期。不仅农村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卫生意识有了提高,更重要的是这些改变正在转换成实际收益,从而吸引农民积极自觉参与创建“美丽家园、清洁乡村”活动,形成良性发展。

这一轮的走访中,记者不断看到和听到农民重返家园的行动和心声。目睹农村的转变,一些曾在外漂泊的农民表示,让农村保持与城市不同的美,是对乡愁最好的寄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