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中央文明办发布2017年1月“中国好人榜”,近30年如一日守护唐崖土司城遗址的咸丰县八旬老人陈照南上榜。
用一生践行守护唐崖土司城的承诺
原恩施州咸丰县唐崖镇土司城遗址讲解员陈照南事迹
陈照南(1931年农历12月初9——2014年农历3月27)出生于战乱年代,解放后曾担任过大队主任、民兵连长等,1958年7月入党。据他生前回忆,明朝时,他的先祖被土司王招为女婿,从此世代居住在唐崖。这位普通的农村老人,普通的共产党员,用一生的执着和坚守,守护了唐崖土司城址。遗憾的是,他未能亲身见证唐崖土司城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唐崖土司城址位于咸丰县唐崖镇,是鄂西地区格局最为清晰、保存最为完整的土司城址之一,对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和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唐崖土司城遗址▲
唐崖土司城遗址曾经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陈照南带领当地村民尽力保护,才使它没有遭到更大的损坏。
1980年,唐崖土司城遗址迎来了大规模修缮,凭着对土司城原貌的了解与熟悉,陈照南参加了维修工作。修缮工作完成后,文物管理部门就安排他看护土司城遗址,报酬微薄。
1987年,陈照南与当地文管部门签订合同,承担起了文物管理、卫生清洁、遗址讲解等众多工作。这一份合同成了他坚守一生的承诺,从此30年风雨无阻,无怨无悔。
陈照南老人守望土司城的30年,每天都要把从石牌坊到张王庙这一段石板路扫几次,不论严寒酷暑、天晴下雨,一天都没有间断过。有时候担心有人破坏文物,晚上也去巡逻;有时候饭吃到一半,遇到有游客来,放下碗就去讲解。
土司城里的每一件文物,陈照南都如数家珍,堪称唐崖土司城址的一本“活字典”。近30年的时间里,上至国家领导人,下到普通老百姓,他总计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
2014年3月26日,85岁的陈照南最后一次打扫完土司城后,突发脑溢血去世,走完了自己守望的一生。
弥留之际,陈照南告诉孙女:不要出门打工了,留在村里做一个解说员,把唐崖土司的故事讲给每一位来参观的人,让他们知道唐崖,了解土司文化。
唐崖土司城址讲解员——陈照南孙女陈飞▲
来源/云上恩施、恩施新闻网
责编/孙跃
编辑/陈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