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视频直击!恩施一颗炮弹13日爆破,揭开一段惨烈历史
2017-01-17 17:36 云上恩施

 

几天前

恩施销毁了一枚炮弹

↓↓↓

1月13日上午9时,随着爆破指挥长一声令下,爆破技术人员将一枚非日遗化武炮弹成功爆破销毁。

 

 

该炮弹此前一直保存在来凤县人武部,经湖北省军区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鉴定为非日遗化武后,来凤县人武部根据上级通知要求和省军区首长指示将该炮弹移交当地公安机关处置,公安机关委托恩施州力源爆破服务有限公司对其进行处理。

 

 

该公司爆破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勘察后,在遵循《爆破安全规程》相关要求及以安全为首任的前提下,决定采用“爆炸法”的方式销毁该炮弹,最终成功销毁炮弹。

 


炮弹销毁后的碎片。

什么是日遗化武?

 

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大肆对中国军民使用化学武器。日本战败投降时,为掩盖其罪恶行径,将大量化学武器或埋于地下,或抛于江河,遗弃在中国境内。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些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简称日遗化武。

 

此次销毁的非日遗化武,是日本人留下的非化学武器。

 

恩施不止一次发现过

日军留下的炮弹

↓↓↓

2008年11月8日,几名工人在恩施市七里坪一建筑工地上发现一枚炮弹,立即报警。经鉴定,该炮弹为侵华日军遗留炮弹,次日,专业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引爆销毁。

恩施境内怎么会有日军留下的炮弹

这段沉重的历史不应被抹去

↓↓↓

1938年12月5日,日本侵略者第一次空袭恩施,至1945年8月止,日本飞机先后入侵恩施、巴东、来凤等地,进行了80多批次、800多架次轮番狂轰滥炸,炸死炸伤1320多人,2350多栋民房被炸毁。日军不断的轰炸给恩施各族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这次发现炮弹的来凤,抗战时期遭日本飞机先后9次轰炸,仅1939年12月8日,炸死居民23人,炸伤30多人,炸毁房屋370多栋,受难人民达2500多人。

 


日机轰炸恩施。

 


1939年,日机轰炸巴东。

 

亲眼目睹了空袭的人对当时的惨景记忆犹新:

我跑到教室后五峰山第五峰的峰顶,依石而望,数起敌机架数来,一共有36架临空,其中9架轰炸机,27架战斗机。上有战斗机掩护,下有轰炸机轰炸。它们一排一排地从五峰山顶向下俯冲,要炸的目标是飞机场。一时间,机场上炮弹落点尘土飞扬,一架架伪装的样机被炸得四分五裂,火焰骤起……

 

敌机在小小恩施城,投下数十枚炸弹,全城燃起大火,将天空照得通红。炸弹爆炸的轰鸣声,烈火焚烧的噼啪声,人们惊慌的呼叫声此起彼伏,整个城市宛如地狱……

 

太惨烈了!

 

因此

恩施人民奋起反抗

恩施也曾经成为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

↓↓↓

 

恩施曾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中的一个重要战场,是拱卫重庆的门户,也是湖北省战时省会、第六战区指挥中心。

 

抗战期间,恩施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其中的鄂西会战,是我国各族人民在14年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之一,被誉为“东方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关于“14年抗战”

 

近日,国家教育部专门发函对中小学地方教材修订提出了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军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

 

 

下面就用这些绝版珍贵照片

为您重现抗战中的恩施

↓↓↓

恩施抗战历史掠影

 

鄂西会战中,前线激战。

 

鄂西会战部分参战部队。

 

鄂西会战,抗战部队。

 

 

鄂西会战,战斗激烈进行中。

 

1942年,鄂西前线的军队集结。大家看看这里的山,这里的水,是恩施的哪个地方?

 

民众挑运战用物资。

 


修建战时公路。

 


1944年7月8日,日本轰炸恩施机场的战况通报。

 

庆祝抗战胜利。

 

恩施抗战遗址

 

中共鄂西特委旧址,位于恩施市舞阳坝街道办事处五峰山村红岩组。

 

抗战期间,鄂西特委以恩施为中心,积极领导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

 

叶挺囚居旧址,位于州城后山湾。

 

叶挺于1941年1月“皖南事变”中被俘。1942年冬至1943年夏、1943年底至1945年8月两次囚居于此。

 

叶挺在恩施囚禁期间,手捧亲手养的小鸡。

 

40年代的恩施机场。

 

被炸毁的来凤机场。

 

抗战时期清江桥通车仪式。

 

抗战期间音乐史学家乔东君等在清江桥下的合影。

 


辞修会堂,原位于栖凤桥州公安局内,1994年拆除。

 

 

建在五峰山上的原湖北省教育学院(国立师范学院)。现已拆除。

 

窑湾医院旧址,位于州卫校内。

 

湖北省立第七女高,校址在恩施屯堡街许家大屋。

 

湖北省立第一小学,位于建始县长梁子,1939年初迁此。图为学校旧址背面。

 

民享社东门招待所旧址,位于三义宫巷。2014年6月,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左图为飞机壕,隐蔽飞机的地方。原址位于州城后山湾,现已不在。

 

 

州城后山湾风吹垭“抗日伤亡将士公墓题刻”。

 


 

抗战时期湖北省政制机构与驻地

 

● 秘书处,驻桐梓湾赖文安宅(今恩施市职中前);

 

● 民政厅,驻横街头赖氏老祠堂(今湖北民族学院附属民大医院);

 

● 财政厅,驻黄家峁赖敏斋宅(今恩施高中);

 

● 教育厅,驻桂花园赖贯应宅;

 

● 建设厅,驻老鼠坝赖贯之宅(今土桥加油站前);

 


原湖北省建设厅旧址就是湖北省政府迁驻恩施时的一个重要机构所在,旧址位于舞阳大道州卫生局斜对面,现已拆除。

 

● 田粮管理处,驻段家湾赖家大屋(今恩施高中门前);

 

● 社会处,驻赖氏总祠堂(今恩施市土桥小学);

 

● 人事处,驻田坝赖宅(今州城农机修理厂);

 

● 水利处,会计处,驻老营坝赖氏牌坊大屋(今恩施卫校);

 

● 审计处,驻大堰塘赖家大屋(今恩施职院);

 

● 卫生处,在土桥坝沙湾自建;警察局,驻城内东正街(今州城中山路)薛家巷天后宫;

 

● 干训团,驻城内南正街道署旧址(今州城解放路武警部队驻地);

 

● 临时参议会,驻龙洞艾氏祠堂。

 


 

我们该铭记这段历史,因为它的悲壮惨烈与不屈抗争已成为民族的集体记忆,更希望从中汲取智慧和启迪,获得开创未来的现实力量!

 

资料图片:

州社科联、州博物馆、恩施市文物管理局提供

 

稿件来源:

恩施日报、州文史办、州社科联《抗战文化丛书》

 


来源:恩施发布

(责任编辑 郜月飞)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