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全州各地众志成城抗大灾
2016-07-21 15:38 云上恩施

  7月19日,宣恩县城管、公安、消防等部门人员正在连夜营救县文工团宿舍大院被困居民。 (本报恩施图片库 罗清峰 摄)  

7月20日,巴东县官渡口镇党员干部在东坡社区公路塌方处竖警示牌。 (本报恩施图片库 向国大 摄)

恩施市:抢险救灾有条不紊

本报讯 (记者沈宏臣 通讯员田仁超)7月18日至19日24时,恩施市连降暴雨,清江河水超警戒水位,部分乡(镇、办)24小时集中降雨量超过350毫米,共造成全市31183人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18.5万元。

连日强降雨,造成该市17个乡(镇、办)不同程度受灾,其中,六角亭街道办事处、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崔家坝镇、三岔乡、红土乡、太阳河乡、板桥镇受灾最为严重,暴雨还造成城区多处积水,群众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截至20日15时30分,暴雨致该市31183人受灾,因灾受伤1人,紧急转移安置1443人;农作物受灾2577公顷,成灾1556公顷,绝收 534.5公顷;倒塌房屋19户54间,严重受损房屋106户228间,一般受损房屋124户259间;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818.5万元,其中农业 经济损失3815.5万元,基础设施损失1315万元,家庭财产损失688万元。

灾情发生后,恩施市积极组织防汛救灾、灾情上报工作,党员干部、武警消防官兵、民兵1000余人奋战在救灾现场,转移受困群众,分发棉被、矿泉水、方便面等生活物资,保证受灾群众基本生活。

7月19日下午,六角亭街道办事处头道水村巴公溪河水上涨,造成低洼地带房子进水,淹没一楼,共126户505人受灾,现已安全转移。

舞阳坝街道办事处桔园街,州烟草宿舍、州人保、州财保、州政协、人行等单位院子进水,一楼人员临时转移,院内车辆及时转移。

三岔乡和湾村、茴坝村因暴雨造成多户农房严重受损,现已在村委会集中转移安置15人。

当天下午,崔家坝镇斑竹园村因山洪暴发,出行道路完全被大水阻隔,20多名群众被困家中,情况危急。15时44分,市人武部赶赴现场,组织官兵和民兵20多人携带冲锋舟、救援绳索等救灾装备实施救援。经过近1个小时奋战,受困群众全部安全转移。

当天22时,沙地乡楠木园村村民马香芝在洪灾中腰部受伤,被紧急送往市医院救治,目前暂无生命危险。

7月20日,暴雨致崔家坝镇水田坝村马家坡组山体滑坡,引起天然气管道破裂燃烧,致2人死亡、3人受伤,周边55户84人受影响。州、市组织各部门紧急救援,伤者已于当天下午被分别送往市中心医院和爱民医院救治。

目前,全市抢险救灾工作正有条不紊推进。

建始县:全力投入抗灾自救

本报讯 (记者刘波)“对岸的群众莫过来,危险!”7月19日,正在建始县业州镇马栏溪村指挥救灾的县委书记谭志国,看到对岸群众在河边围观,打手势招呼他们避险。

6月1日以来,建始县连续3次遭受罕见特大暴雨袭击。截至20日8时,共造成业州、红岩寺、高坪、景阳、官店、三里、花坪、长梁、龙坪等9个乡镇178个 村29194人受灾,因灾死亡1人。据初步统计,此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31.3万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470万元、基础设施损失15936万 元、家庭财产损失625.3万元。

灾情发生后,建始县全力投入抢险救灾、救援被困群众,以最快的速度抢通重灾区中断的交通和供电等基础设施。

建始县委书记谭志国、县长向红林等连夜赶赴重灾区,现场指挥救援高坪镇闵士坝村、大店子村及三里乡窑场村共300多名被困群众。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宵值班、调度指挥。

建始县应急办紧急通知建始各乡镇、防指成员单位19日晚通宵值班值守,并要求各乡镇按照“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原则,分区域、村组安排专班专人转移受困群众、排除危急险情。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于20日凌晨对各乡镇驻守值班情况进行了督办检查和随机抽查。

在建始县紧急求援下,州消防支队派出30名消防官兵驰援高坪镇,救援闵士坝村、大店子村被困群众;县消防大队出动消防官兵15名、县公安局派出特警20名火 速赶赴高坪镇参与救援被困群众;民政部门于19日晚紧急调运棉被200床、矿泉水200件、快餐面200件、蜡烛1万支送到高坪镇,已于20日凌晨1时许 用于集中安置被救受灾群众。国土部门除留守值班人员外,全部深入到地灾监测点巡查值守;供电部门组织10支应急抢修分队分赴受灾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和排险 除危。

至20日8时,全县紧急转移安置1733人(其中,三里乡紧急转移集中安置239人,高坪镇紧急转移集中安置366人;分散安置1128人),过渡性生活救助102人。

县交通局、公路局安排两个专班,组织挖掘机连夜不间断作业,对交通中断的业红公路、209国道马栏溪至奇羊坝段、业州城区至火车站段进行紧急抢修。至20 日凌晨4时,业红公路、业州城区至火车站段临时抢通,209国道马栏溪至奇羊坝段基本恢复双向通行;当日11时,县城至红岩寺干道恢复小车通行。

利川市:运筹帷幄迎战洪魔

本报讯 (记者牟新 通讯员傅小棠、万蓉)“文斗153.3毫米,城区140.9毫米,团堡、凉雾、忠路等乡镇均超100毫米。”7月18日20时至19日20时,利川市境内普降暴雨,局部地区降大暴雨。19日20时30分,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来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主持召开防汛抗灾紧急会议,迅速启动城市防洪四级应急响应。

利川市市级领导班子分组带队赶赴一线核查灾情,指挥防汛救灾。水利、交通、公安、消防、民政、国土、城管等部门迅速赶赴重灾区抢险救灾。

山洪暴发,各地打响防汛抗洪战斗。“我们4个专班奋战了一天,已紧急转移村民8户32人。”利川市汪营镇防汛指挥部工作人员朱万喜说。

南坪境内塘坝水位上涨,多处路桥被淹,318国道与利万高速出口处50台车辆滞留。南坪乡快速反应,组织路网、运政、公安等部门力量,疏导318国道和利万高速出口段交通。

柏杨坝镇境内桂花至见天桥梁冲毁不能通行,梅子河灌溉水渠垮塌,二高山大片烟叶被淹。柏杨坝镇联合水利水产服务中心、国土所组建工作专班,巡查境内几处地质灾害点,设置警示牌;通过微信、QQ、电话、短信提前做好防汛工作告知;各村干部走家串户开展宣传,提升村民危险防范意识。

今年以来,历经几轮强降雨灾害性天气,利川防汛抗洪工作始终紧绷安全弦,从防汛指挥部到各乡镇防汛办公室,党员干部坚守岗位、严阵以待。

入汛以来,利川市围绕“水库安全度汛、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水利水电工程安全、城区防洪保安”等四个重点,全面做好防大洪、抗大灾的准备,完善防汛组织体系,确保安全度汛。

早在今年4月15日,该市防汛办提前启动防汛紧急预案,安排专人24小时值班。该市防汛指挥部提前部署涉水工程隐患排查整改,提前预防不留隐患。

同时,利川市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抗洪抢险岗位责任制,严格落实领导带班制度、值班签到制度、交接班制度、灾情记录制度;市消防大队、防汛办 对防汛抢险器材进行了全面摸底,添置了皮划艇、冲锋舟、定向抛投器等30多万元的抢险救灾器材,实行资源共享;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演练, 备足抢险救灾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打得赢”。

“正是做到了科学预警、科学防范、科学抢险,才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利川市防汛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水利局长肖耀俊说。

巴东县:齐心协力排除险情

本报讯 (记者谭举先)7月19日凌晨2时至20日凌晨4时,巴东县普降大到暴雨,8乡镇39440人受灾,目前失踪1人,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329.51万元。面对灾情,巴东县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抢险救灾。

据介绍,暴雨致使巴东县国省干线公路发生山体垮塌32处、路基垮塌4处、路面冲毁1处、中断交通5处,抢通半幅通行6处;造成该县村级公路大小塌方90余处,约9500立方米,455公里村级公路路面受损,直接经济损失1934.19万元。

19日下午5时许,三峡酒厂响水洞水库发生险情,水位暴涨,镇政府紧急调集野三关民兵应急分队、消防中队、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疏通泄洪通道。到晚上12时,暴涨的洪水平稳通过泄洪道,险情排除。

在重灾区水布垭镇,绝壁天河下方的水坡村一组紧急避让5户21人;途经铜陵岩村十组的绝壁天河段有漫堤危险,已组织紧急避让20户58人;鞍场村六组两人被困,救援队伍正在步行前往救援。

大支坪出现强降雨后,为防止集镇一栋侧倾房屋险情扩大,巴东县公安局治安大队民警前往增援,扩大疏散避让范围。野三关镇劝农亭社区村民邓某翠屋后山体出现滑坡迹象,山洪灌入室内。野三关派出所民警在巡逻中发现此情况后,在屋前开挖排水沟,并迅速将邓家母女转移到安全地带。当天,水布垭工区通往长阳的道路被大量 淤泥覆盖,部分区域积水没过膝盖。一些不知情的群众驾车经过,车辆陷入淤泥后导致车内进水遇险。派出所民警接警后,迅速采取措施,设立警示标志提醒绕行, 积极开展救援,最终将遇险车辆推离危险区。

目前,巴东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就当前全县抢险救灾工作作出全面安排,要求各乡镇、县直成员单位抢抓时间深入受灾一线查灾,加快路、电、水、通信抢修抢通,灾民生活临时救助,地灾监测,涉险群众转移安置,恢复生产,重点地区疫情控制等工作。坚持24小时应急值守和全员备战制度,对全县防汛应急值守工作随时进行抽查,确保调度命令高效传递,各项防汛救灾工作有序开展。及时对受灾群众进行妥善安置,并做好生活保障,分散转移安置406人。县电力及通信部门组织专班, 正在全力抢修抢通水毁受损线路。电力部门累计投入抢修车辆138台次、抢修人员383人次进行抢修,已抢通恢复1条10千伏线路、21个配电台区、 1449户用户供电。对损房区域做好安全防范措施,防止次生灾害发生,确保人畜安全。

宣恩县:上下一心抢险救灾

本报讯 (记者刘亚丽 通讯员吴利高、陈发书)7月19日,宣恩县境内突降暴雨,主要降水区集中在椿木营、长潭河、沙道沟、珠山、李家河、万寨等乡镇。据统计,目前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亿元,其中椿木营乡达8060万元。

据初步统计,截至20日0时40分,此次暴雨致使宣恩县6个乡镇117个村16115户42100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2780人,需紧急生活救助1050 人,需过渡性救助253人。椿木营乡杉坨村一村民不幸遭遇泥石流被冲走,当场死亡。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受灾面积1600公顷,成灾面积900公顷,绝收面积 500公顷。农房倒损149户470间,其中倒塌25户100间、严重损毁33户100间、一般损毁91户270间。县、乡、村公路严重损毁450余公 里,桥梁损毁4座、冲垮一座,公路垮塌方9万余立方米。水毁集镇饮水管网2000余米,造成商铺门面被淹230余家。椿木营乡通信及宽带网络中断。

灾情发生后,县委书记刘智勇坐镇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县委副书记、县长习覃,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杨安明,县政协主席张频等县“四大家”领导第一 时间带领民政、水利、国土、公安、消防、扶贫办等减灾委成员单位急驰受灾严重的椿木营乡察看灾情、指导抗灾救灾,现场指导干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同时,椿木营乡启动应急预案,组建15个工作专班深入各村指导转移安置人员,落实因灾死亡人员家属安抚,指导抗灾自救;调用救灾资金35万元,动用挖机等清障设备86台次,全力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组织技术人员落实农作物损失补救,落实灾后疫情防治。

在抢险救灾工作中,该县行动迅速、应对充分,落实具体责任人对所有危房的排险排查工作,确保人员安全;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不计代价,不计得失,最大限度保 障人民群众安全;加大老、弱、病、残人员和受灾严重村民的生活救助;设置警示标示105处,切实加大白岩溪等地地质灾害监测点的监测值守;对全县地质灾害 滑坡点指派专人实行24小时监测,确保不发生次生灾害;对紧急转移安置的人员及受灾困难群众,由民政部门安排落实好转移安置费用和粮油、棉被等基本生活必 需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交通部门组织技术人员到现场抢修受损公路,确保尽早疏通道路,恢复正常交通秩序。

20日0时40分以后的受灾情况还在进一步核实之中。

鹤峰县:党员干部坚守一线

本报讯 (记者邹琼慧)7月18日20时至20日16时,特大暴雨肆虐鹤峰县,部分地区最大累计降雨达306.9毫米。灾情发生后,全县干群迅速行动,打响抗洪救灾战斗。

大暴雨造成全县8个乡镇37113人受灾,房屋倒塌7户14间,严重损房49户96间,一般损房119户309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791.2公顷,交通、水利、电力受损严重,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8227.6万元。

按照“防大汛、抗大灾”工作要求,鹤峰县于7月19日上午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县“四大家”领导、各职能部门、驻村工作队和乡镇干部迅速赶赴各乡镇救灾一线,靠前指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会议结束后,县委、县政府果断启动防汛应急四级响应。

第一时间,县委书记王小平来到县城亲水走廊、燕子镇防灾一线和防汛抗旱指挥部,研判灾情,指挥防汛抗灾救灾。县委副书记、县长胡平江赶到燕子镇荞云村,安排燕子镇拉闸,中断危险区域供电,靠前指挥抗洪抢险,紧急、有序疏散200多名被困群众。全县各乡镇党员干部抓紧消除隐患,赶赴各灾情现场,全面开展灾害排查,连夜仔细察看滑坡区域地形、倒塌房屋情况、农作物受灾情况,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

县、乡民政部门派出12个工作组深入灾区查灾、核灾,抢险突击队不眠不休,连夜搭建帐篷、转运物资,建立临时转移点。

7月19日18时,溇水河城区段水位483.25米,流量1100立方米/秒,洪水一度溢出河堤,对沿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夜幕中,白鹤井社区职工紧急动员沿河居民转移至安全地带;由60多名民政干部及外调工作人员组成的应急分队正在县实验中学及县实验小学两处安置点搭建帐篷,准备临时棉被、 毛巾、饮用水、面包、方便面等物资。截至当天22时,沿河居住的最后一户居民顺利撤离。

7月19日15时,县运管所储备应急客车25辆、城区应急货车20辆、乡镇应急货车10辆、应急维修人员16名。7月20日凌晨4时,县国土局党员干部及各监测点挂点工作人员仍在全县40个地质灾害点值守,用他们“黑白颠倒”的值守,换无数群众的安然入眠。

7月20日凌晨1时10分,中营镇红岩坪村拉响警报,镇、村干部,派出所干警迅速组成救援小组,挨家挨户动员群众转移。

凌晨2时,虽然雨势开始减弱,但全县武警官兵、党员干部等仍坚守抗灾一线。

来凤县:积极防范平稳度汛

本报讯 (记者黎芳 通讯员黄英)7月20日,来凤县晴空万里,在来凤县提前防范和周密部署下,又一次平稳度过了一场险急汛情。

7月18日8时至19日20时,来凤县普降暴雨。截至19日19时,酉水河来凤站流量为1090立方米/秒,水位446.48米,距警戒水位4.52米;百福司集镇水位350.61米,距警戒水位5米;怯道河缓慢上涨0.04米;塘口水库、纳吉滩水库、金龙滩水库水位分别距汛限水位1.97米、3米、 1.17米,新峡水库水位距汛限水位0.31米;15座小型水库最大溢洪高度0.67米。

全县倒塌农房1户3间,严重受损9户19间、一般受损9户16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99千公顷,成灾面积291公顷,绝收面积136公顷,直接经济损失 928万元。公路中断42条次,直接经济损失达410万元;水利设施损坏堤防25处1220米,损坏灌溉设施22处1200米,损坏泵房1处,齐心、茶园 两座水库防汛公路因滑坡不能通行,直接经济损失约320万元。绿水、百福司、旧司3镇受灾严重。

进入汛期以来,来凤县防汛抗旱指挥部高度关注汛情,相关部门联动配合,24小时值班值守,合力组织防汛及抗洪救灾各项工作,并多渠道发布天气预报和防御提示,让市民提前做好应急防范准备。

7月18日8时至20日8时,来凤山洪灾害监测站点最大降雨量为346.2毫米,产生预警8条,发布预警短信6100余条,预警涉及相关防汛责任人800余人。杨梅古寨景区提前封闭老山河景点,加强安全巡逻;百福司卯洞景区船只停运。

灾情发生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组织各乡镇、各部门迅速组建工作专班赶到百福司等灾区,指导灾区群众抗灾救灾。县防汛办加强对塘口、纳吉滩、金龙滩3 座水库进行科学调度,百福司党委、政府全部出动,组织干部群众严阵以待,确保酉水河洪峰安全过境。县国土局19日组织人员赶赴翔凤镇、百福司镇地质滑坡受 灾现场,将受威胁人员全部撤离,并在危险区设立了警示标志,安排专人监测。

此次抗灾,投入地方和防汛机动抢险队员700人次、运输设备45班次,使用编织袋2500条,消耗抗灾用油1.8吨、抗灾用电0.3万度,与其他物资消耗 折算资金25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5万元。共减淹耕地200公顷,避免粮食减收500吨,减少受灾人口2423人,减灾经济效益约220万元。

目前,相关景区已恢复运营。

咸丰县:抗灾自救有序推进

本报讯 (记者宋海燕)“下午5点多,我们发现这里的河水可能破堤,立即组织群众转移。”7月18日晚,新一轮暴雨来袭,咸丰县忠堡镇马倌屯村河水水位迅速上涨。该镇当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镇村干部、派出所民警奔赴一线抗洪救灾。

7月18日8时至20日8时,咸丰境内普降大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强降水造成该县11个乡镇(区)烟叶、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受灾,山体滑坡,基础设施受到破坏,部分农房受损。

灾情发生后,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县委、县政府先后8次召开防汛专题会议、15次会商会议,研判防汛形势,完善应急预案,督办责任落实,安 排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县委常委们第一时间赶赴11个乡镇(区)蹲点驻守一线、协调指挥调度,指挥防汛抗洪抢险,组织群众抗灾自救。

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分别与乡镇(区)、在建水利工程单位、各水库电站签订防汛工作责任状,严格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对重点水利工程、重点部位、危险地段、薄弱环节,明确行政责任人、技术负责人和具体岗位负责人,并对辖区内水利工程、涉水项目、预案编制、蓄水保水、能力建设、清障除障等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整改消 除隐患。气象、水文、公安、消防、水利、公路、民政等部门24小时待命,及时对危险区域进行交通管制、对县城出现的短时积水及时用移动水泵和人工疏通等方 式进行排水,及时抢险疏通道路、转移群众、核灾查灾救灾。

咸丰县完善防汛工作“五项制度”,即值班制度(带班领导24小时带班、值班人员24小时值班、视频会商信息系统24小时畅通、视频会商信息系统技术人员24 小时在岗)、周一防汛会商制度、汛情日报告制度、防汛值班抽查制度、防汛责任追究制度,县乡防汛办、各水库水电站、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实行24小时 值班值守制度,明确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值班制度、值班纪律,做到应急值守不断岗、不缺位,确保抗灾生产自救有序推进。

相关部门共落实救灾资金1150万元,调拨救灾棉被450床、帐篷30顶,紧急转移安置3293人。出动县、乡、村抢险救援人员3万余人次,调动抢险车辆 2000台次,清理塌方2.45万立方米,疏通水沟16公里,完成农田清沟排渍10万亩,抢收马铃薯1.5万亩,抢管玉米1.4万亩,抢种红薯1.3万 亩,交通、电力、通信等受损设施得到及时修复,最大限度减少了灾害损失。

来源:恩施日报

(责任编辑:秦辰宇 实习编辑:向婷婷)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