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全省养护基础管理年。恩施州公路部门抓住机遇,紧紧围绕“管理精细、质量提高、服务提质、实力提升”的总体目标,突出日常养护、养护工程、公路绿化通道建设、应急保畅及灾后重建、桥隧管养等工作重点,实现“六化”目标,全面加强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
第一,加强督导,养护工程力争“标准化”
一是严格按照工程建设管理相关标准和关于养护工程管理相关文件要求,加强养护工程项目监管。二是定期组织专班对各县市养护工程进行检查督办、通报,切实加强项目调度和质量、安全、进度管理,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实施。三是下发了养护工程内业资料整理标准,切实指导各县市做好内业资料规范管理。
第二,分类养护,日常养护注重“精细化”
一是加强路基养护,确保路基坚实、边坡和挡墙稳定、路肩完好;二是注重路面及附属设施养护,做好路面保洁、水沟清理,及时修复破损附属设施;三是加强桥涵隧养护,定期检查,保持桥面清洁,伸缩缝、支座、护栏等设施齐全完好;四是积极开展预防性养护,对辖区管养路段进行拉网式调查摸底,准确掌握路基路面病害情况;五是采用“四新”技术,按照“补早、补小、补好”的原则,及时修补坑槽和灌缝,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截至11月,全州公路部门累计修补路面坑槽51170.8平方米,完成水泥路面灌缝130.6公里,沥青路面灌缝1121.1公里,整治翻浆路基13362平方米,疏通、整修涵洞9236道,修复安全防护设施12894米,新增安防设施15627米,新增标志牌863块。
第三,因地制宜,配套服务体现“人性化”
在2015年已完成的G209“畅安舒美”示范公路创建和全州706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配套完善工程的基础上,按照“政府主导、科学决策、建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增设路侧停车带248处、观景台6处、小型服务区13处、加水站16处,体现了人性化理念。同时,在有条件的养护管理站修建服务区,提供小型维修工具、常用药品等便民服务,公路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
第四,全面开花,绿化通道建设“走廊化”
全州公路部门全力实施国省干线绿化通道建设,统筹兼顾,多措并举,通过抓认识、抓目标责任分解、抓规划、抓龙头、抓督办,打造了G351、G209、G318、S233、S248、S232等多条具有区域公路特色的走廊带。据统计,全州公路部门共栽植紫薇、桂花、樱花、银杏、灯笼树等10余树种33万株,累计实施公路通道绿化建设6600亩。
第五,程序管理,交接养工作推进“平稳化”
一是召集各县市召开了交接养工作专项布置会,下发了《恩施州普通公路移交和接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时间节点,成立了工作专班。二是督促各县市公路局积极对辖区内需要接养和移交的线路进行调查摸底,积极向县市交通运输局和地方政府汇报,争取支持,确保接养和移交工作顺利推进。截至11月,已完成接养610.946公里,移交92.275公里,剩余线路的移交和接养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第六,严格标准,内业资料逐步“规范化”
一是要求小修养护工程检查资料、巡查日志、三图三表等要准确完整;二是要求及时更新养护信息系统中站所基本情况、路段技术状况评定调查、养护工人工资等信息;三是要求公路管理站对应急设备和物资储备进行入库登记;四是要求公路管理站建立安全隐患路段的明细台账,实行“痕迹管理”;五是要求对已完工养护大、中修工程、路网结构改造工程及其他养护工程的交(竣)工验收等资料进行规范整理。
来源:恩施州交通运输局 通讯员:曾雅君
(责任编辑:王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