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下午,宣恩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后,各代表团分别在各分会场举行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发展计划报告,财政预算报告,十七届人大六次会议代表议案、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和选举办法草案。
椒园代表团:
讨论会现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12月20日下午,参加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椒园代表团在分会场对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县领导谢世鸿、罗文骏参加该团讨论。
参与讨论的代表、列席代表们围绕政府工作报告、计划报告、财政预算报告等展开激烈的讨论,并结合椒园实际,就旅游开发、教育、村干部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与意见,气氛十分热烈。
谭德浩代表说,未来五年,宣恩的奋斗目标,任务艰巨,但振奋人心。他建议,椒园要立足自身实际,发挥在区位、产业、旅游、工业等方面的优势,着力打造好四张名片;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学前教育,重塑孩子的起跑线,打牢基础,宣恩的教育事业才能取得长足的发展。
李维仟代表说,作为基层代表,明显的感受就是村里的办公场所建得越来越好了,村级党组织也越来越健全了,但同时还有部分村干部因为待遇问题,思想涣散,组织意识不明显,致使整个村级组织凝聚力不强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同时,李维仟建议,要加大对小型工程项目的监管力度,确保工程质量过硬,惠民工程能真正起到惠民利民的作用。
杨丽中、席建忠、袁永灿等代表纷纷发言,就椒园未来五年的发展、椒园在义务教育阶段如何突破形成自己的品牌以及部分村组目前仍然存在老百姓行路难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记者 舒鸿妍 整理)
珠山代表团:
讨论会现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12月20日下午,参加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珠山代表团的代表们在分会场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和选举办法草案。代表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县领导王波、雷天兵、张友刚、李家锦、黄家勇参加该团讨论。
王波代表认为,珠山镇作为全县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要站在全县发展的大局中,履行城关镇职责,为打造全国山区最美县城充分发挥龙头作用,积极配套市民文化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推进平安建设工作,努力提高市民幸福指数;要站在全县发展的大局中,把握住在全县率先步入小康的机遇,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进行全域规划,把握住城镇化建设加速期的机遇,通过去库存、棚户区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把握住改革创新的机遇,发挥先进性作用,探索新的体制机制,让发展引擎更强劲有力。
戴青代表认为,珠山要着重做好农旅结合,以绿色为发展底色努力把县城创建为开放式4A景区。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五大民生工程、十件实事真正体现了关注民生民利,是群众的切实期望。2017年的十件实事都涉及到珠山镇,其中四条单独涉及珠山镇,任务重、压力大,但是有信心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徐海涛代表认为,金融行业要坚持服务“三农”市场定位,践行普惠金融理念,不断创新扶贫信贷产品和服务,探索多种模式精准扶贫,充分发挥金融助力脱贫攻坚作用。同时,要继续加大对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把金融知识带到人民生活的最基层,让金融知识真正走进农村、走进农民。(记者 肖美 整理)
万寨代表团:
讨论会现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万寨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语言朴实、主题鲜明、措施有力、针对性强,对过去5年的工作总结到位,提出的今后5年的工作计划符合宣恩实际。
县领导邵爱华、唐斌参加讨论。
姚敏代表认为,山外的人流、资金流、物流都逐步流入宣恩,只要抓好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部分乡村修通了公路,不少民房便沿路而建,反而损毁了公路,因此,要加大对乡村公路的建设和管护力度。
肖赋生代表说,一些部门门好进,脸好看,但是事难办,说明这些部门的权责要进一步理清,干部的素质要进一步提高;要落实好报告提出的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干部的工作思路、工作方式、工作方法要适应新要求。
唐斌代表说,落实报告提出的工作目标,万寨乡要解决好乡村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问题;要提升伍家台贡茶品牌的影响力和有机茶叶的影响力;中武当景区的开发是万寨乡发展面临的机遇。
邵爱华代表说,伍家台贡茶景区的打造要以文化为支撑,是可深度挖掘的乡村文化;要搞好对民房建设及其风格定位的管控,提升农家乐的品位;提升伍家台贡茶的品牌价值。(记者 汪盛华 整理)
长潭河代表团:
讨论会现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12月20日下午,出席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长潭河代表团的代表们聚集在县行政大楼923会议室,就报告展开讨论。县领导覃国锋、向建强参加该团讨论。
首先发言的龚光成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在客观实在地对宣恩前五年工作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用 “三个唯有”道出了成就背后的艰辛和坚定的发展信心,充分展现了宣恩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他表示,作为来自最基层的代表,将坚定不移的沿着党的路线,按照报告对今后工作的纲领指导及周密部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第一时间向所在村的党员代表、村干部及广大村民做好传达学习和贯彻落实工作,为推动全县发展做出贡献。
打造旅游特色乡镇,富裕长潭一方百姓。报告中将“长潭河、椿木营建成旅游特色乡镇” 的目标和定位,在发言中产生了共鸣。大家一致认为,结合了长潭河的自然资源、侗族文化、发展基础及群众期盼,定位准确,信心倍增,并就如何更好更快的推进建设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向建强代表认为,长潭河乡党委政府首先要立足乡镇优势资源和发展实际,组织专业团队,高标准做好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旅游乡镇的规划,充分完善功能布局,细化到集镇到村组,并坚持严要求落实,高质量推进。要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不断转变观念,开拓思路,认真围绕规划,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精神和“一届接着一届干”的信心,按照县委书记刘智勇在县十五次党代会上提出的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积极围绕农业产业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围绕山水资源发展户外健康产业,围绕生态环境发展休闲养老产业,使长潭河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以长潭河的主动作为推动全县旅游产业发展。
覃章兵代表建议,充分保护并利用好新四河至洞坪一带的资源,做到“鱼养肥、猴养熟、水更青、山更绿”,将会形成一条罕见而有价值的水上旅游观光带,吸引各方客人。李世学代表建议,不但要加大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力度,还要加大大型养殖场所空气及废弃物的治理和处理,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同时,借助长潭自然风光,积极打造观光农业,使长潭形成“有看点、呈亮点、留得住、能带更多人”的良好氛围。
谭友弟代表建议,要按照“以点带面、全面发展”的思路,选好建好示范点。在加大自然生态资源保护与开发、侗族文化挖掘与传承的基础上,加大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抓好乡内主干道的改造升级、特色集镇的规划与打造。
述心得,谈体会,话发展,展未来。讨论现场热闹激烈,代表们还围绕精准扶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及医疗、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记者 李以国 整理)
沙道沟代表团:
讨论会现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12月20日下午,参加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沙道沟代表团在分会场就各个报告进行了讨论。代表们畅所欲言,气氛热烈。县领导习覃、姚元文、史红珍、王仕高参加该团讨论。
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取得的显著成绩,部署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作。报告内容实事求是,符合实际,对未来五年的工作部署,目标明确,与时俱进。
宋隆权代表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绩,规划了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他认为,报告中将沙道沟定位为区域中心集镇及《酉水保护条例》的颁布,对沙道沟而言,未来五年将会在项目、财力、人力等方面获得更多的投入,面临更多的发展机遇,但最为关键的是,各级干部要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真抓实干、搞好落实。
燕道文代表说,玛瑙村共有450亩茶园,目前正在与相关投资商洽谈,希望政府能加大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同时在项目上帮忙把关;由于村级学校留守儿童较多,师资严重缺乏,加之现有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建议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特别是语数方面的教育人才;村级卫生室存在人才缺口大、老百姓常用低价药供应不足、医务工作者积极性不高及人才配备不足等问题,希望政府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力度。
罗方兵代表在发言中说,黄泥塘处于高山地区,全村有941人,其中有近400人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村民中有20多户种植烟叶,但水田坝到黄泥塘还有9.5公里道路急需硬化,烟农急需解决出行难的问题,希望政府加大对道路建设的投入力度,彻底解决老百姓的出行难题。
李云华、李继平、康平、王辉等代表还就易地扶贫搬迁、乡村旅游、生态林补贴、低保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记者 舒鸿妍 整理)
李家河代表团:
讨论会现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李家河代表团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了讨论。与会代表畅所欲言,气氛热烈,一致认为报告内容丰富深刻,目标定位准确,主题鲜明突出,具有可操作性。县领导龙志刚参加该团讨论。
代表们就如何落实好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工作目标提出建议。
龙志刚代表在讨论时提出,李家河要结合实际,依托自身区位优势,依靠龙山、来凤两县的人口优势,极力打造乡村旅游;立足产业优势,种植推广贡水白柚;结合宣南产业新城建设,以园区为平台,建立产城融合示范区;利用文化优势,发挥滚龙连厢发源地文化元素和原生态旅游等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小镇,让李家河乡村旅游成为对外展示的一张响亮名片。
杨春才代表说,李家河要统筹推进城乡发展,积极打造美丽城乡,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做好宣南产业新城规划布局,以园区为载体,加强园区规划编制和入园企业服务,发展工业经济;把好入园企业审核关,积极引进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让园区企业成为李家河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王志兵代表建议,李家河要结合乡村实际,以精准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协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和产业扶贫,让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确保2018年如期脱贫。(记者 汪盛华 通讯员 王俊 整理)
高罗代表团:
讨论会现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12月20日下午,参加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高罗代表团的代表们就政府工作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县领导覃正彪参加该团讨论。
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与党代会工作报告一脉相承、相得益彰,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客观实在、成绩显著,对今后工作部署重点突出、切实可行。代表们纷纷结合工作实际对高罗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意见。
覃正彪代表认为,高罗要立足实际、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特色农业的发展上,坚定白柚这个支柱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白柚深加工企业,不断增加白柚产品的附加值。在特色工业的发展上,做好资源文章,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拉长农产品加工链条,着力打造一批在同行业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在特色集镇的发展上,抓住绕镇线、易地扶贫搬迁建设时机,拓宽集镇骨架,完善集镇功能,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彭超代表认为,高罗要树立特色、绿色、本色的发展理念,推进均衡化、产业化、城镇化,坚守主体之责、担当之责、廉洁之责,新时期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南三镇在产业发展上相对滞后,要整合资源优势、彰显品牌特色,积极探索二高山地区实施纵深区域产业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提档升级。
石明应代表认为,在我县“北茶、南果、高山药”的产业布局规划中,扶持重点倾向于北边的茶叶产业。希望政府加大对南边产业的重视和资金投入力度,对现有白柚加快品种改良,发展精深加工,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增收链,推进白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杨正勇代表认为,要着力提升农产品加工合作社发展水平,通过建基地、育龙头,重质量、树品牌,抓服务、创环境,不断增强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带动力,积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记者 肖美 整理)
晓关代表团:
讨论会现场
代表发言
参加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晓关代表团在分会场对各项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县领导周志斌、朱瑾、杨安明、乾维德参加该团讨论。
周志斌代表建议,晓关侗族乡在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的同时,要充分利用高速路口的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相关产业,促进工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要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率,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要将生态和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推进生态文明和城乡建设。
朱瑾代表认为,过去五年政府工作成绩斐然,令人欣慰,鼓舞人心。她建议,晓关侗族乡要合理定位,抢抓机遇,认真研究乡情、村情,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理清今后五年发展工作思路;要凝聚人心,真抓实干,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和组织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狠抓落实,认真将各项工作做细做实。
乾维德代表建议,要利用好精准扶贫机遇,谋划好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中遇到的相关问题,要及时解决,认真做好人民群众的解答工作,更好地发挥合作医疗在农村中的重要作用。
陈明忠代表建议,应加强偏远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强药价监管,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记者 赵春林 整理)
椿木营代表团:
讨论会现场
代表发言
代表发言
参加县十八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椿木营代表团在分会场对各项报告展开热烈讨论。县领导曾志敏、李明山参加该团讨论。
讨论中,代表们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实事求是,成绩显著。
李明山建议,椿木营乡要抢抓机遇,努力打造高山特色乡镇,做大做强高山旅游品牌;要充分利用高山气候,继续扩大烟、畜、药、菜四大产业;要牢牢把握正确的导向,坚定不移的改革创新,坚定不移的推进绿色发展,坚定不移地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邓正军代表建议,要千方百计夯实发展基础,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为椿木营乡持续发展打造良好的硬环境;要围绕政府工作报告,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好相关项目;要千方百计的抓好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富硒产业、药材产业、生态观光产业、运动休闲产业;要千方百计惠及民生,突出发展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
戴恩高代表认为,要加强党风廉洁建设,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切实改善工作作风。(记者 赵春林 整理)
来源:中国宣恩网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