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恩施人穿过的这些衣服原来都曾是贡品,快看看你家还有没!
2016-12-22 10:50 云上恩施

土家族传统服饰是土家族社会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土家族传统服饰变迁史就是一部土家族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史。恩施是土家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因此恩施人服饰的变化反映了恩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今天,小编和大家一起看一下各个时期恩施人可能穿的服饰。

 

1原始部落时期

土家先民在还没有纺织技术的情况下,就只有选择树叶、草根、兽皮等自然物,并在简单加工后作为遮羞御寒的饰品。在《毛古斯》《摆手舞》等土家族古老的歌舞中,就出现了稻草毛人与身披土花被面的形象,这可谓当时土家族先民服饰的遗存。

 


△图为毛古斯表演

 

2秦汉时期

土家先民已掌握纺织技术,初步具备了制作简单服饰的能力。《后汉书·南蛮传》关于包括土家族先民在内的五溪之民服饰形态的记载“织绩树皮、染以草实,好五服衣服,制裁皆有尾服”。可见,此时賨布不仅是土家先民主要的服饰原料,而且也是主要贡品,纺织技术和服饰工艺也都有了一定提高。

       
△宝布

3唐宋时期

土家先民多采用“溪布”为主要服饰原料。宋《蛮溪丛笑》中“溪布”条释为“绩五色线为之,文采斑斓可观,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宋朝时因作为贡品又被称为“宝布”。


△海外藏家收藏的峒布

3明清时期

土家族服饰有了很大变化,民族特点越显突出。清同治《来凤县志》记载:“那女垂髻,短衣跣足,以布勒额,喜斑斓服色。”民国《永顺县志·地理志》卷六引《府志·杂记》记载:“土司时,男女服饰不分,皆为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绣花边。”

 

 4改土归流之后

乾隆《永顺府志》卷十一(檄示)条载:“服饰宜分男女也。查土司地处万山中,界连诸苗,男女服饰皆一式,头裹花布巾,前裙尽刺花边,与红苗无异。分别服制,革除唱和,应加严禁。”男子穿对襟衣,衣袖小而长,不绣花边,裤子短而大,白布镶作腰;女子服饰样式增多;女子上衣主要有大襟、银沟、三股筋和露水衣等类型,下装主要有统裙、百褶裙、背裙等主要类型。男女都包青布或者白布帕,穿青色布面、白色底子的圆口鞋。

 


△图为大襟

5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

 

列宁服、青年服、学生服、军装等走进了土家族的日常生活,部分土家族也就开始逐步放弃自己的传统服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量青布、蓝布、花布等流入了土家族地区商品市场,使得“的确良”、“灯芯绒”等机织布逐渐取代原先土织布,成为土家族服饰的主要布料。

 


△图为中国丝绸博物馆收藏的列宁装

 

6改革开放之后

 改革开放以来,土家族服饰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迁。土家族传统服饰变成舞台上才可以看见的服饰。


△图为《黄四姐》在北京民族剧院演出

 

一部服装演变史讲述了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变迁史。在世界变成地球村的今天,民族文化碰撞,中西方文化碰撞,服装成了个人的符号象征。但是这些衣服不管你穿过还是没穿过,它都见证着恩施的历史岁月。

 

你家还有什么长辈留下来的宝贝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今日冬至

大家记得饺子配汤圆噢

 



 

来源/云上恩施、中国民族宗教网

责编/孙跃

编辑/黄頔芳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