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腊肉,腌咸菜,种园子,今年冬天,丁美凤明显比往年要忙。
辣椒产业
“腊肉要多备点,菜要多种点,不能让客人失望。”丁美凤是唐崖镇彭家沟村土道家农家乐的老板,“当初把农家乐取名土道家,就是想让客人吃我们自己熏制的土家腊肉,自己菜园子种植的蔬菜,体验原生态的味道。”
畜牧产业
从种地喂猪到开农家乐餐馆,丁美凤依托唐崖土司城址世界文化遗产这张金字招牌,打旅游牌,吃旅游饭,实现了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华丽转身。
与丁美凤的华丽转身相对应,咸丰县三次产业结构比也由2011年的31.2:26.7:42.1调整为20.6:30.5:48.9,实现了由“三一二”向“三二一”优化转型。
三一二与三二一,仅一字之别,却来之不易。
茶圣陆羽
隆冬时节,位于唐崖镇钟塘村的湖北圣浩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院内,茶圣陆羽的巨型雕像在晨曦的映照下,显得精神矍铄。视线所及,万亩钟塘白茶以独有的外观和品质造福一方百姓,亩收入高达万元,成为咸丰茶叶产业的翘楚。
茶叶产业
近五年来,咸丰抓牢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建成现代烟草、富硒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大健康等七大产业链,形成了茶叶、烟叶、畜牧、林果、蔬菜、园林为重点的农业产业格局。“全国首个有机农业(茶叶)基地示范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供应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多块国字号匾牌熠熠生辉,近十万亩茶园分别通过有机茶叶基地、绿色食品(茶叶)进出口基地、富硒茶基地等认证。红茶、绿茶、白茶、黄茶、乌龙茶、老鹰茶,茶香缭绕,声名远播。相关部门着力打造“唐崖”公共品牌,统一制定相应管理办法,统一设计产品包装,统一全县茶叶包装标识,促成公共品牌和企业标识结合。持续举办茶叶开园节、斗茶赛,《土司城出了“摇钱树”》在央视《每日农经》栏目播出,让“唐崖”茶走入大众视野。2016年全县干茶产量8530吨,实现产值10.07亿元,带动茶农增收5亿元。
在咸丰,茶叶已经不是单纯的饮品,更多地扮演着生态旅游的主角,甚至成了一种文化。无论是湖北省十佳特色村寨麻柳溪,还是全国环境优美乡小村,茶叶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风景。它根植大地,用嫩芽支撑起脱贫的希望,用绿色装点我们的家园,美化我们的环境,成为“森林咸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提供了支撑。
旅游产业
猕猴桃产业
2016年,咸丰县境内的花海花谷和体验采摘园竞相开放,与原有两个4A级景区形成优势互补,甚至是“景”上添花,成为广大市民和外地游客的好去处。统计资料表明,全县2016年1至10月旅游综合收入40.15亿元,在全州排名第三,仅次于恩施和利川两个市,无愧于“湖北旅游强县”的称号。
玻璃产业
石材产业
三产融合,不仅体现在农业和旅游业,工业经济也是异军突起。最近五年,咸丰“一区多园”产业平台不断发展壮大,初步建立起以石材建材、清洁能源、农产品加工、酒类饮料为主体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发展实现由“分散粗放式”向“集群环保式”重要转变,获得“中国·武陵石材之都”称号。今年1至10月,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58.85亿元,全县产值过亿企业达到19家。
与此同时,咸丰制定落实产业扶贫政策,强力推进“121”扶贫模式,首批22个贫困村新发展特色产业2.3万亩,覆盖贫困户2832户9789人,有力推进精准扶贫户如期脱贫。
来源:咸丰新闻网 记者:李维君
(责任编辑 朱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