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正文
让世界品尝“宣恩味道”
2016-12-14 10:12 云上恩施

【宣恩这几年】让世界品尝“宣恩味道”

伍家台全国富硒有机茶示范园基地(资料图片)

【宣恩这几年】让世界品尝“宣恩味道”

贡水白柚喜获丰收(资料图片)

12月12日,在宣恩县伍台昌臣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赶制销往欧洲的伍家台贡茶。“宣恩茶叶是无污染、纯天然的绿色有机富硒茶叶,非常符合欧洲人健康饮食理念。公司自2015年10月开展对外出口业务以来,产品销往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欧盟国家。”产品畅销以标准严格著称的欧盟市场,公司负责人郑时兵颇为自豪。

从原来上不了台面的低端茶,到如今深受国内外茶友喜爱的精品,宣恩茶叶的华丽转身,折射出近年来,宣恩县进一步加快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强化农业品牌和质量建设,切实把现代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铸造出一个个深深打上宣恩烙印的农业精品。

重构农业新版图

寒冬时节,走进宣恩县现代农业高效标准茶园珠山镇封口坝片区,绿意盎然的生态茶园,与青瓦白墙的特色民居相映成趣,成为冬天里一道靓丽的风景。

据了解,以前,该村以种植玉米、水稻等农作物为主,由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落后,农民辛辛苦苦忙活一整年,亩均收入只有1000元左右。2013年,该村被确定为全县高效标准茶园建设项目,新建茶园1200亩,进入采摘期以后,将为当地农民带来700余万元的纯收入。“低效益的传统农业紧紧捆住了农民的钱袋子。改种茶叶以后,农民终于走上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谈起产业转型给农民带来的“红利”,封口坝村党支部负责人喜笑颜开。

宣恩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资源丰富,但由于长期以来生产方式和农业科技落后,以及受产量、价格及市场等因素制约,该县农业生产很大程度是“靠天吃饭”、“望天收”,资源优势无法转化为产业优势。

为使农业实现突围、转型和跨越,宣恩计划按照“北茶南果高山药”的产业布局,以推进“万亩乡千亩村”工程为重点,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形成“烟、茶、果、药、菜”等产业长廊和集中连片的产业板块。

明确了方向,就必须朝着目标坚定前行。近年来,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全力以赴,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懈奋斗,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

目前,全县建成茶叶基地22万亩,产量1.65万吨,产值9亿元;建成以贡水白柚为主的水果基地17.8万亩,产量14万吨,产值2亿元;建成烟叶种植基地6.9万亩,产量7000吨,产值2亿元;生猪饲养量达到64万头,并成功创建为“省级生猪调出大县”。

发展特色农业,为宣恩县域经济注入了活力,也成为了农民稳定增收的主渠道。据数据分析,宣恩特色农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0%;农民从特色农业中获取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70%。

激发农业新活力

“宣恩茶叶之所以好,除了土壤天然富硒,有适宜茶树生长的独特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我们采用有机生物杀虫、清洁化加工等技术,坚持不用任何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化学制品。”宣恩县茶产业链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说。

据悉,宣恩在各茶叶产区大力推广诱虫黄板、太阳能杀虫灯等物理防控技术,并引导茶农合理使用生物农药、有机肥料,使茶叶达到绿色有机、天然富硒标准,提升茶叶品质。

面对日益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宣恩农业的机会与挑战并存。如何让农产品脱颖而出,在全国乃至世界占有一席之地?宣恩决定依托富硒资源优势,走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农业发展之路。

近年来,宣恩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基本思路,把发展有机农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坚持建管并重,促进特色产业基地提档升级,全面启动1个有机白柚示范区、2个有机茶叶示范乡镇、100个有机农业示范专业村建设,基本形成了特色鲜明、初具规模、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同时,先后发布实施11个省级地方标准,并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实行分级管理,构建起“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的标准化格局。

为进一步推动有机、富硒农业发展,宣恩还出台了《特色产业基地建设考核及奖励方案》《有机农业创建工作考核办法》《农产品加工企业奖励办法》、《伍家台贡茶清洁化加工生产线、专卖店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补助方案》等制度,从政策、技术、资金和服务等方面,对有机、富硒农业发展有贡献的乡镇和企业给予重奖和支持。

勤勤恳恳地付出,换回了真真切切的回报。宣恩不仅“三品”认证基地面积达到6万余亩,24家企业、38个农产品通过“三品”认证,更是成为全国首个茶叶生产协作项目示范基地,并相继收获“全国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国家有机农产品认证示范创建区”、“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国家级出口茶叶质量安全示范区”五块沉甸甸的“国字”号招牌。

探索农业新方向

祖祖辈辈与土地为伴的宣恩农民惊喜地发现,学会点鼠标,自家地里收获的果实,不出家门口,就可以卖出个好价钱。

2016年8月,椒园镇黄坪村的黄金梨进入收获季节,该村在淘宝网开设的黄坪黄金梨专卖店也进入了销售旺季。据介绍,通过‘互联网+’,村里的黄金梨可以卖到全国各地,相当于多一条腿走路,更稳当,也让村民增收多条路。2016年,光黄坪村黄金梨专业合作社就在网上卖出黄金梨近50余万斤,销售额达到420余万元。

当传统农业以开放的视角重新注释资源优势,这就为现代农业开启了一片更为辽阔的天地。“近年来,宣恩在突出有机、富硒两大特色,采取内办节会、外参展会的方式,大力宣传推介伍家台贡茶、宣恩火腿、贡水白柚、宣恩贡米等特色品牌农产品的同时,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产业,采取“互联网+产品”、“互联网+信息”、“互联网+销售”等模式,不断拓展农村信息服务业务、服务领域,建立遍布村镇的“三农”信息服务站,让“宣恩味道”红遍全国,更让农民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实惠。

让农产品走向全国还远远不够,宣恩农业更着眼于世界舞台。昌臣茶业的茶叶出口欧盟六国、凯泰农业的泡菜畅销韩国、西部现代农业的厚朴叶远销日本、宣桃茶叶在摩洛哥设立非洲办事处……在国内行走八方,在国际纵横四海,“宣恩味道”频频在世界各地精彩亮相。据统计,去年以来,仅茶叶一项,宣恩就出口2500吨,出口创汇近700万美元。

春华秋实,尽在点滴。也许数字是抽象而枯燥的,但它确实记录着宣恩县农业的发展和进步:近6年来,茶叶年产量年均1.22万吨,比“十一五”期末增长123.5%;水果产量年均9.8万吨,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9.9%……

回眸而望,我们不仅对宣恩农业的前景充满信心,更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按照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要求,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宣恩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规模效益型现代化大农业发展蓝图将勾画得更清晰,宣恩农业将更强,农民将更富,农村将更美。

来源:中国宣恩网 记者 罗程 通讯员 邓军 罗芳艳

(责任编辑罗茜)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