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恩施APP客户端
恩施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恩施之声公众号
魅力94公众号
首页 > 新闻 > 民生 > 正文
出门无所见,满目银杏园,屈指难尽数,何止株万千。”深秋时节,漫步在暖意融融的柠檬黄中,千年银杏树正染成片片柠檬黄,把山村、小镇装扮得分外妖娆,梦幻般的感觉,会让你沉醉,让您遐思翩翩。数不清的银杏树,黄得透彻的银杏叶,撒下了遍地的金黄。这是记者来到古银杏群落之乡——巴东县清太坪镇的最直观印象。古银杏群落之乡正是银杏叶黄时,中国林学会“寻找十大最美古银杏”揭晓。11月8日,在全国银杏节上,巴东县一棵古银杏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古银杏”之首。这也是湖北省唯一获评的古银杏树。这棵古银杏位于该县清太坪镇郑家园村,树龄近3000年,树高约4.16米,平均冠幅达1.78米,地围约1.5米。在《太平寰宇记》卷一六八引《世云》中有记载,相传因谭氏先祖诞于树下,葬之树旁,延续数千年被谭姓族人顶礼膜拜。据了解,巴东清太坪镇是中国古银杏群落之乡,据5年前统计,有百年以上银杏601株、3000年银杏2株。好大的一棵树!来此游览过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叹。这棵古银杏树被湖北省林业部门命名为“清太5号”,并挂牌保护,其树龄超过3000年,四周长满树乳,树干需10人合围,树高40余米,直冲云霄,平均冠幅17.8米,遮天蔽日,蔚为壮观。好美的一棵树!村子里人引以为豪,常常向外边的人夸耀。一年四季,风情各异。这棵树背靠用生命开凿的人工工程——绝壁天河,从树根里淙淙流出的泉水,富含元素锶和硒,滋养着当地村落,老人高寿,子孙健康;银杏树旁,是茂林修竹,田野炊烟,鸡犬相闻,鸟语花香。
其实,这样的树,这样的景,在中国古银杏群落之乡清太坪镇遍地皆是。清太坪镇地处北纬30°线上,紧邻清江岸畔,平均海拔1000米。境内群山起伏,植被丰富,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典型的山区立体气候特征。独特的地理和气候为银杏生长、繁衍提供了绝佳环境。全镇银杏树木400多万棵,其中千年以上的古银杏树220棵。神奇巴人故土,野生银杏群落。“百岁牌银杏果”主产于鄂西恩施州八百里清江中游的巴东县清太坪、野三关、水布垭等乡镇一带,古银杏群落近万公顷,其中100年以上的野生古银杏树3200余株,1000年以上的260余株,以其分布密度大、面积广、树龄长闻名遐迩,1999年在全国第八届银杏研讨会上清太坪镇被专家命名为中国“古银杏群落之乡”。清太坪银杏栽植的历史可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据《太平寰宇记》卷一六八引《世本》云:巴国首领廪君,在青铜器时代南迁至清江流域的武落钟离山一带,当时生活在武落钟离山的巴人都是以狩猎为生,生活保障困难,偶有一天,他们在山上食一大树的果实,竟可果腹充饥,于是众人围之、争之,为此还发生过多次格斗,这棵树被他们视为生存之树,一直保存到现在。后来,谭氏的祖先佘氏婆婆、鹰氏公公始落于该树下,死后又葬之树旁。该树被谭氏家族祭为族树,后人每年朝拜。
那些树 那些传说有关清太坪银杏树的传说美丽而凄婉,在当地百姓中广为流传。在清太坪镇白沙坪村,有一棵被命名为“清太1号”的古银杏树。树的主人黄恩云快90岁了,却依然硬朗健谈。黄恩云介绍说,“清太1号”已有5000多年历史,相传是黄氏先祖“落业公公”所栽。树状如蘑菇,丛生9株,胸围21米(含丛生株),高近30米,冠幅350平方米,年产籽500公斤。主树干曾被雷电高位击断,树中空,可容纳30余人。据说鸦片战争时期,乡民为避禁烟官吏,藏在其中打牌吸鸦片,不慎失火,致树倒。9根丛生树如今已是古意盎然,并围成天然栅栏,大集体年代,生产队常把耕牛关在其中。该镇史家村三组有一丛银杏树,共12棵,被命名为“清太40号”,当地人更习惯称之为“十二姊妹”。据说这里出过一个朝廷命官,名叫向应通,官居二品,被载入《中国名人大辞典》。记者寻到向应通坟前,见墓碑上赫然写着:“向应通,字运之,自明到清阅历四朝,寿亡于82岁,扰乱反治衔二品官禄”。“只有风水宝地才长银杏树。”这里的人们都相信这一说法。于是,村民的房前屋后,死者的墓前坟后,银杏树随处可见。清太坪镇最大的银杏树,也是恩施州最大的银杏树在桥河村八组,这里小地名叫白果树坪。据说这棵树龄在万年以上,树的胸围20余米,树高40余米,冠幅580平方米,年产籽600公斤左右,被命名为“清太5号”,又叫“状元树”,更是谭氏家族的“祖坟树”。树无主,为邻近谭氏居民共有,每年所产果实均分。相传元末明初,陈友谅进兵今安徽凤阳,杀掉了知府谭舜禹,谭舜禹小妾佘氏时已身怀六甲,率兵逃到一个叫“响洞”的岩洞里,在洞中潜行七日七夜,至出口见绝壁万仞,正绝望时,见一老鹰盘旋,久久不去。遂许愿说,若天不灭我,老鹰啊,你就带我走吧……于是闭眼纵身跳下,只觉风声呼呼,睁眼时已降至一棵大银杏树下。于是佘氏在树下搭棚而居,后生一子,取名谭天飞,后谭天飞又生八子,谭氏自此人丁兴旺。佘氏死后被尊为“佘氏婆婆”,老鹰被尊为“鹰氏公公”,银杏树下至今古墓犹存。
银杏产业盘活一方山水银杏作为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银杏有“植物活化石”之称。银杏树,又称白果树、公孙树,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每年11月中旬-12月初是观赏银杏的黄金期。近年来,清太坪镇将银杏当做支柱产业来培育,先后两次开展大规模的造林活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清太坪投入巨资,打造十里银杏长廊,除了公路两旁,还鼓励村民拿出饭碗田,按规格成列成行栽植,打造万亩银杏基地。在该镇金子龙村,从卫生系统退休的医生谭金将8亩多地全部种植银杏树木,购买农药肥料,精细管理。如今,粗壮笔直的银杏林像列队的钢铁战士,英武抖擞,很是壮观。2015年,该镇紧紧抓住“绿满荆楚”和退耕还林的政策机遇,同时将其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路子,先后新建银杏采叶圃15000多亩,补植完善银杏基地,面积达到30000亩,银杏大镇变得名副其实。
现在,栽植银杏树已成了当地人们的习惯和自然。房前屋后,山野田地,坡上坎边,到处都是栽植的银杏树木。一棵棵,一丛丛,银杏已成为当地的一张地理名片和独特景观。老百姓在银杏产业上饱尝过甜头。早些年,银杏果的单价达到35元/千克,栽有银杏树的家庭,每年经济收入超过几万,很多家庭一下步入了万元户的行列;之后,当地有头脑的农林“专家”将银杏进行修剪和造型,作为景观树输送到城市的道路和公园中,从中获得不菲的经济利润;现在,银杏鲜叶的价格一路飙升,达到4元/千克,家家户户每年都能获得1千到上万不等的收入,全镇从事银杏鲜叶初加工的工厂近十家。来源:恩施日报 谭举先 向朝晖 文/图 (责任编辑 罗茜)
巴东 | 千年古银杏 一身“金甲”傲深山
出门无所见,满目银杏园,屈指难尽数,何止株万千。”